老去厌芳菲,思归未得归。
夕阳溪上树,花作去年飞。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观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归去来兮辞》。首二句写老而欲归之愁。“芳菲”,指花。“厌”,是厌倦的意思。诗人在暮春时节,看到百花竞开,便生出归隐的念头,但自己年迈力衰,不能回去,因此感到十分惆怅。“未得归”三字道出原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归隐的愿望,又有不能实现的痛苦。第三句承前意而发,用拟人手法写夕阳西下之时,溪边的树影映入水中。夕阳斜照在溪边树上,树影倒映到水中,仿佛树上也有一轮夕阳。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情感,既写出了夕阳的落寞、悲凉,又写出了树的孤寂、落寞,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尾联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将“去年花”拟人化成“作”飞回枝头的小鸟一样,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归心似箭之情。
【答案】
①老去厌芳菲(我因年老而厌弃春天的芬芳)思归未得归(我渴望归隐却未能如愿)②夕阳溪上树(夕阳照射在溪边的树上,树影倒映在水中)花作去年飞(树上有去年的花朵飞回)③注释:诗人在暮春时节看到百花盛开,便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自己年迈力衰,不能回去,因此感到十分惆怅。④赏析:全诗语言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充分体现了孟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