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州七十僧,驴腮马颔得人憎。
诸方若具罗笼手,今日无因到净明。

【注释】

三十三州:指天下。七十僧:指七十名僧人。驴腮马颔:形容相貌丑陋,令人讨厌。罗笼手:比喻善于捕捉、控制他人。无因到净明:意为没有机会来净明庵小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净明庵为众僧讲法时所写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众生的关爱和怜悯之心,同时也揭示了佛教教义中关于人我相、众生相的问题。

首句“三十三州七十僧”,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众生之多,让人不禁想起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这里的“七”和“十”都是虚数,表示数量多得无法计量。

次句“驴腮马颔得人憎”,则直接点出了众生的特点——相貌丑陋,令人厌恶。这里的“驴腮马颔”是对众生的外貌特征的形象描绘,而“人憎”则表明了人们对这些众生的态度。

第三句“诸方若具罗笼手”,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这里所说的“罗笼手”是指善于捕捉、控制他人的手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世间的人们都能够具备这种手腕,那么众生就无处可逃了。

最后一句“今日无因到净明”,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这里的“净明”可以理解为净土,也可以理解为清净之地。整首诗通过描绘众生之多、相貌丑陋以及人们如何捕捉控制众生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众生的关爱和怜悯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教义中关于人我相、众生相等问题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