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两般滋味恶,中后入黄泉。
【注释】:苦瓠(hù):苦菜,一种野菜。连根苦:苦菜生在土下,所以叫“苦瓠”。彻蒂甜:西瓜生在土上,所以叫“甜瓜”,其子亦然。恶:不好。黄泉:人死之后所去之处。
【赏析】:“苦”和“甜”本是相反的味觉感受,这里却以“苦”、“甜”、“恶”三字相对照,突出了两种人生结局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后入黄泉”一句是说,人生在世,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欢乐以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两般滋味恶,中后入黄泉。
【注释】:苦瓠(hù):苦菜,一种野菜。连根苦:苦菜生在土下,所以叫“苦瓠”。彻蒂甜:西瓜生在土上,所以叫“甜瓜”,其子亦然。恶:不好。黄泉:人死之后所去之处。
【赏析】:“苦”和“甜”本是相反的味觉感受,这里却以“苦”、“甜”、“恶”三字相对照,突出了两种人生结局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后入黄泉”一句是说,人生在世,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欢乐以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这首诗是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的诗句。下面是逐句翻译: 吉彬老二侄女刺绣普贤菩萨,请求赞美。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节清晰且瘦弱,行为举止有风度。 行走步伐快如风,谈笑间气度非凡。 穷尽世间所有方法,只信奉佛法为根本。 每遇善知识,言下便能洞悉生死奥秘。 家中有两个侄女,贞洁之姿迥异于常人。 从小不食荤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心修炼。 内心平静如水中起波澜,深深痛念十地结使。
【注释】 1. 茅屋紫霄下:紫霄是道教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指神仙的住所。 2. 良田石镜边:石镜,传说中仙人的镜子或石像。 3. 随分过:随遇而安,勉强应付。 4. 不用买山钱:山,指山林、隐居之所。 5. 这般恶比丘:形容那些修行者不修德,只是口诵佛经。 6. 何人敢近傍:什么人敢靠近? 7. 恣焚三毒火:恣,放纵;三毒,佛教语,指贪、瞋、痴;火,比喻怒火。 8. 力起无根谤:无根,没有根据
【译文】 江边青山连绵不断,屋头松竹亲手栽种。 柴门天天紧闭没有人来,有时见到窗前云彩堆积。 【注释】 1. 青山:青山绿水; 2. 叠叠来:形容山峦重叠,层层叠叠; 3. 手亲栽:亲自栽种; 4. 柴门:用木条或竹子等编成的简陋门; 5. 时见:不时地看见; 6. 窗前云作堆:指云雾聚拢到窗前,形成一片云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凌行婆,莲道者。 凌: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凌霄”,即菩萨修行的场所。凌行婆是菩萨的一种别称,意指菩萨修行时所处的环境。 莲道者:莲花道人,意指在修行中以莲花为象征的菩萨。 一个患聋,一个患哑。 聋者善听,哑者能话:这两句话是对菩萨两种不同修行状态的描述。聋者是指没有听力的人,他们善于聆听;哑者则是指无法说话的人,但他们能够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里的“聋者善听”和“哑者能话”是相互映照
注释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写诗人所居环境的宁静和恬淡。 朝来无限扁舟过,何似渠侬把钓竿。——抒发自己隐居田园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色:绿水青山,小桥流水,茅舍渔人……然而,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作者却只选择“茅舍”这一景致,并赋予其新意。 首联是说:江上万重青山,水边有两三间茅舍。这两句诗用笔简练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
【注释】 ①禅:佛教语。指悟性。 ②真:写真。 ③十一:诗的篇名,即《参禅人写真赞》。 ④“身心”三句:意为我的身体和心灵如一,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了。身外无物,即“四大皆空”。 ⑤上牢:用漆涂在木器上的工艺。此指漆桶。 ⑥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两为一两的四分之一。比喻极小的数量。 ⑦也、乎:语气词,无实意。 ⑧是则:如果。活埋:指活埋老僧。打杀:指打杀昙慧。 ⑨两重牢关:指两道关卡,喻指两重思想。
徐伯寿求赞 大海波涛阔,千峰气象雄。 当头俱坐断,直下展家风。 一喝分宾主,三玄辨正宗。 其馀都莫问,今古有盲聋。 注释: 大海波涛阔:形容大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千峰气象雄:形容山峰雄伟壮丽,气象万千。 当头俱坐断: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一把利剑直插天空,气势磅礴。 直下展家风:直指山势连绵起伏,如同家族的风范传承。 一喝分宾主:比喻声音洪亮有力,能够区分宾客与主人。 三玄辨正宗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境特点。 首先看首句“波涛千尺冷飕飕”,写江水浩渺无边,寒气袭人,给人以凛冽之感。这句诗描绘出沧溟之水浩渺无际、浩瀚壮阔的景象,为后面对“谁向沧溟泛逆流”的疑问作答,也为下文“唯有渠侬谙水脉”、“卷舒出没任遨游”的抒情作铺垫。
【注释】 元:原本。禅人:僧人,即和尚。写真:指画像。请赞:请人题词。黄梅村:地名,在今湖北省黄梅县。生来:从来。自笑百无能:自嘲一生无所作为。瓶:一作“钵”,都是佛教用语,这里指佛家用具。缘住:随缘而住。孰谓:岂料。继祖灯:继承先人的事业。 【赏析】 《禅人写真图赞》十二首中,此为第十二首,诗中以禅宗和尚自比,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事的看法。
枯松树下,盘陀峰上,独坐大方,横按拄杖。 枯松下,盘陀上,枯木为伴,山石为邻。独坐大方,横按拄杖,意态潇洒,超然物外。枯木相伴,山石为邻,仿佛置身仙境。 枯木相伴,山石为邻,仿佛置身仙境。 谓是应庵,无恁相状。 应庵是何模样?无人知晓。 谓非应庵,谁肯归向。 若是应庵,谁能归去? 若非应庵,谁肯归去? 分付祖道,试自定当。 祖道是何人?让我来定夺。 盘陀上,枯木为伴,山石为邻。独坐大方,横按拄杖
释义: 丹霞山的寒色中,木佛烧着了,院主因祸得福。 可怜那些杜撰巡官,只管胡说瞎猜。 注释: 1. 颂古十首: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其中九为“颂古”。 2. 丹霞:指丹霞山,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有红日、香炉等名胜。 3. 木佛:即木雕佛像,供人礼拜。 4. 院主:寺庙住持或主持。 5. 因祸得福:比喻由于遭受灾祸而得到好处。 6. 可怜:令人同情;可叹。 7. 巡官:巡查官员
【注释】 颂古十首:唐白居易《和答乐天咏老松诗》中有“颂古十首”,后人多仿作,如宋苏轼《次韵乐天咏老柏三绝句》、《和陶潜读山海经》等。其八是其中之一。 故园:故乡。 春色:春天的景色。 恼乱:惹人烦恼。卒未休:没有停止。 无事:无公事。江上:在江边。 晚来:傍晚时分。 三三两两:一个接一个,成对地出现,形容船只众多。 【赏析】 《颂古十首》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与白居易同咏老松、老柏之诗
【译文】 背地里偷吃油糍,当面夸自己手艺好。 穷困潦倒不知羞耻,却把家里的丑事到处宣扬。 【注释】 颂古:指咏史诗。即借古人之事来咏叹今人之不肖。 吃油糍:吃油糍是一种食品,是端午节时人们常吃的美食之一。 对人夸好手:当面称赞自己的手艺好。 抵死:拼命;极力。 扬家丑:说别人坏话。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颂古十首》的第七首。此诗主要描写了一个人在背后做着不好的事情,却在众人面前大肆宣传
注释: 1. 德彬修双阳塔求颂:德彬,即张德彬,唐朝人,他为了修建双阳塔而向皇帝请求颂词。 2. 九层塔耸青霄外:九层塔,指的是双阳塔,它高达九层,矗立在青霄之外。 3. 七佛灵踪在上方:七佛,指的是七尊佛像,它们的存在和踪迹都在上方。 4. 山冷云寒当午夜:山冷云寒,形容夜晚的寒冷和寂静。午夜,指的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刻。 5. 唯闻仙乐散天香:只有听到仙乐的声音才能感受到天香的存在。 赏析:
【译文】 在百草的头上边,有千圣的眼睛, 一毫端上万重关。 更没有佛法和玄妙,可以与知音共往还。 【赏析】 此诗写佛家之境界,以“百草头边”为引子,用“千圣眼”、“万重关”等词句,描绘了佛教禅宗的神秘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和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造诣
逐句解释 1. 造化付谁手:这一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是未知且不可预测的,是谁在掌管这些自然力量呢? - 关键词:造化(宇宙的自然力量)、谁手(控制者或主宰) - 注释:表达了对自然力量起源和掌控者的好奇和思考。 - 赏析:此句引发对造物主是否存在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现象背后真相的兴趣。 2. 君来聊解颜:当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否能找到某种乐趣或者慰藉?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