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同太虚,无欠无馀。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
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
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陈著,他是一位以写景抒情见长的诗人。此诗为作者赠与友人之作,全诗通过写画圆相请赞之语,来表达诗人对禅门中“舍”与“取”、“空”与“有”,以及“无欠无馀”等概念的理解。

其一,“圆同太虚,无欠无馀。”意思是说,圆如虚空,没有欠缺,也没有多余。这两句诗用“圆”和“虚空”这两个词来表示“道”“佛”“禅”三者所共有的一个境界:一切皆空,无物不圆。

其二,“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意思是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取舍,所以不如。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禅家“不立文字”的主张。在禅宗中,文字是障碍,是迷惑众生的东西。所以,“文字”在这里是作为禅家用语而出现,它代表禅家的思维方式。

其三,“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意思是说,你这样的说话,就是画图设象了。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禅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特点。禅宗的语言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是“顿悟”的。

其四,“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知道禅家的语言是“任运自然、随缘说法”的吗?

其五,“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意思是说,你还要问什么是“如何若何”?这就像把嵩岳打翻在地一样可笑。

【答案】

这首诗是赠给画圆相赞的。诗人用“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第一句:“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这里的“圆同太虚”,是指“道”“佛”“禅”三者共同追求的境界。佛教讲究“真空妙有”,道教讲“无极大道”,禅家也讲“无我无人”。这三者都追求“同体异名”的“道”即宇宙本体。第二句:“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这里用“取舍”二字,表明禅宗不立任何法门,也不立任何教派,而是以“不立文字”来破除世间所有的文字法门。第三句:“恁么说话,早是起模画样了。”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强调禅宗的语言是“任运自然、随缘说法”的,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第四句:“殊不知才拟任么,便不任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知道禅家的语言是“任运自然、随缘说法”的吗?第五句:“更问如何若何,笑倒嵩山破灶堕。”最后这句是说:“你还问我什么是‘如何若何’?简直像把嵩岳打翻在地那样可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