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得中,星辰罗。
地得中,阴阳和。
衲僧得中,罢却干戈。
随寒逐暑,徒自波波。
一夏九十日,今日是中夏,诸人未举先和。
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五十九
诗句解读:
- 天得中,星辰罗。
- “天得中”可能指的是某种宇宙或自然的平衡状态。
- “星辰罗”意味着天空中的星星密集分布,形成了美丽的图案或阵列。
- 地得中,阴阳和。
- “地得中”指的是大地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 “阴阳和”强调了自然界的对立面(阴阳)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 衲僧得中,罢却干戈。
- “衲僧”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者是对禅宗修行者的称呼。
- “干戈”通常指代战争或武器。
- 这里表达了通过修行和冥想,人们可以避免冲突和战争,达到内心的平和。
- 随寒逐暑,徒自波波。
- “随寒逐暑”描述了人类对季节变化的适应,但这种适应可能是被动的。
- “徒自波波”形容人们只是在表面上应对变化,没有真正的内心平静。
- 一夏九十日,今日是中夏,诸人未举先和。
- “一夏九十日”指的是夏天的三个月。
- “今日是中夏”表明当前正处于一年中的中间阶段。
- “诸人未举先和”意味着在大家还未采取行动之前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或解决方案。
- 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 这是一句反问,可能是在询问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心”的概念。
- “又如何是汝心?”进一步强调了对内心状态的探索和理解。
- “却又不会”表示虽然有所探讨,但并未真正理解。
- “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意味着即使有智慧和悟性,也难以避免犯错或不足之处。
- 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
- 这是对前面讨论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 “痛痒”在这里可能是指个人的感受和需求。
- 这句话可能在提示人们要关心自己的内在感受,并积极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关系以及修行与生活的关系。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和平与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