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堆冷碧,极顶绝尘踪。
雨霁闻清籁,云开见别峰。
落泉喷怪石,惊鸟入深松。
吟罢凭栏久,遥天起暮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诗,对原诗的内容进行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诗句的大意,最后结合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体会诗歌的情感主旨。“千寻堆冷碧”:形容山峰高峻、陡峭。“极顶绝尘踪”:形容山极高耸,人难以达到。“雨霁闻清籁”:“籁”,指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清黙”,是指清脆悦耳的声音。“云开见别峰”:云散天晴后,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峰。“落泉喷怪石”:形容水流冲击在奇特的石头上,溅起的水花四溅。“惊鸟入深松”:鸟儿被水声惊扰而飞入幽深的松林中。“吟罢凭栏久”:诗人吟完诗后久久地倚靠栏杆。“遥天起暮钟”:远远的天边传来了黄昏时敲钟的声音,暗示时间已经很晚了。此题要特别注意“寒”“孤”“远”“晚”等关键词语的意境特点。

【答案】

译文:

千丈高山堆积着一片冷绿,登临峰巅人迹罕至。

雨后初晴听那山谷传来清悠的风声和泉鸣,云开雾散后可见群峰竞秀。

瀑布从崖壁上飞流直下撞击奇石,惊动了树上的飞鸟向深处的树林飞去。

诗人吟诵完毕久久地靠在栏杆上,远处的天空响起了傍晚的钟声。赏析:

首联写峰之高耸,人迹罕至。

“千寻堆冷碧”,“千”是夸张手法,极言其高,以“冷”字形容山色,又写出山之险峻。“极顶绝尘踪”,更写出了登高所见之景。此联为全诗定下了雄伟悲凉的感情基调。

颔联写峰之美,境之幽。

“雨霁闻清籁”,用拟人的手法,将雨后的清冽之声比作天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后山林之幽静。“云开见别峰”,用“开”字写出了云雾消散后,山峰清晰可见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颈联写景之妙。

“落泉喷怪石”,用拟人的手法,将泉水冲刷怪石的动态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泉水击打怪石的情景,生动形象。“惊鸟入深松”,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飞入深松的景象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听到鸟儿惊惶不安的声音。尾联描写诗人情感的变化。

“吟罢凭栏久”,“吟罢”二字写出诗人因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而久久不能忘怀的心情;“凭栏久”三字更写出诗人因欣赏美景而久久伫立栏杆之上的心情。

“遥天起暮钟”,以“遥天”二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仰望天空中传来的暮钟声,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又写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