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波冷淡绝纤尘,满目云山是四邻。
一径草深人不到,竹床蒲扇养天真。

【注释】

湖:指洞庭湖。

杂感诗:《湖西杂感诗》是作者晚年退居湖西时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湖西,泛指湖边的山间或湖畔之地。

冷淡:冷落,寂寞。

绝纤尘:没有一点儿尘埃。

云山:即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色。

四邻:四周。

草深人不到:草木繁茂的地方人迹罕至。

竹床蒲扇:以竹子为床,用蒲草做扇子的简朴的生活用具。

养天真:保持天然纯真的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充满了田园诗的特色。

首句“湖波冷淡绝纤尘”,描绘了湖边的宁静景象,湖水冷清,没有一丝尘埃。这里的“冷淡”一词,既形容了湖水的清澈,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次句“满目云山是四邻”,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优美。这里所说的“云山”,实际上是指山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四邻”则暗示了这片美丽山水与诗人之间相隔不远,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距离感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也更加渴望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三、四句“一径草深人不到,竹床蒲扇养天真”,转而从侧面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一径草深人不到”意味着这条通往诗人住所的小道上草丛浓密,很少有人涉足。这种荒凉的场景反而衬托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和祥和。而“竹床蒲扇”则是诗人隐居生活的物质保障,竹床和蒲扇都是简朴的生活用品,它们的存在表明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外界纷扰的厌倦和排斥。在这样的世界里,诗人仿佛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他可以自由地呼吸,无拘无束地生活,这正是他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湖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