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养高标松抱苓,岁寒姿傲雪霜丁。
萧骚风度山林韵,偃蹇气钟丘壑形。
霁月霁云胸次淡,秋山秋水眼棱青。
磨砖谁问马师语,妙发枯龟一灼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珪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茂养高标松抱苓,岁寒姿傲雪霜丁。”
注释:这里“茂养”意为旺盛的生命力,“高标”指的是崇高的品格,“松抱苓”则是指松树紧紧抱住茯苓,形容植物生长得茂盛且坚韧不屈。整句诗的意思是,松树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崇高的品格,在寒冷的环境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姿态。
第2句:“萧骚风度山林韵,偃蹇气钟丘壑形。”
注释:这里的“萧骚”指的是飘逸、潇洒的风度,“偃蹇”意为曲折、高耸,而“气钟”则是指气质或精神集中。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精神。
第3句:“霁月霁云胸次淡,秋山秋水眼棱青。”
注释:这里的“霁月霁云”指的是晴朗的天气,象征着心境的宁静和豁达,“胸次”指胸怀,“眼棱青”则是指眼神明亮如初生的春草。整句诗意味着诗人心境开朗,面对自然景色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第4句:“磨砖谁问马师语,妙发枯龟一灼灵。”
注释:这里的“磨砖”指的是研磨砖石,比喻努力工作;“马师语”指的是良师益友的教诲;“妙发枯龟一灼灵”则是说智慧如同点燃的火种,能够瞬间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奋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山峦、云雾、秋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松下茯苓”寓意坚韧不屈,“山丘壑形”比喻志向高远,“秋水眼棱青”描绘了清新明亮的视野。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