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华明月水茫茫,激箭风舟破冷光。
亲到庐陵酬米价,那时开口便相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先通读全诗,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等来读懂设题用意,并一一找到诗中相关语句,最后仔细阅读全诗,正确理解诗意,填写赏析即可。

“芦花明月水茫茫”,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气候和环境;“芦花”点出送别之地;“明月”渲染氛围,烘托心境;“水茫茫”描绘出一种凄清的景象,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激箭风舟破冷光”,第二句是说诗人乘船出发了,“破冷光”表明了旅途的艰难险阻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亲到庐陵酬米价”一句,写诗人到达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后向当地人买米的情况,表现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的高尚品质。

“那时开口便相当”一句,写当时庐陵百姓生活困苦的状况,以及他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答案】

译文:

芦苇上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江面波涛滚滚,江上的风把小船吹得破浪前行。亲自来到庐陵买米还债,那时我一开口就能讨价还债。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正年间。元代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许多读书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像慧能这样的僧人也不例外。此诗为慧能离开家乡上京赴长安应试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慧能乘船远去的情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全诗语言朴实、流畅,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