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木落山露骨,秋月在水波濯魂。
客意归卧四明麓,三世佛从禅口吞。
大千俱坏我不坏,三六相昏渠不昏。
劫空照见造化种,回首应物亡尘根。
送月上人归乡
西风木落山露骨,秋月在水波濯魂。
客意归卧四明麓,三世佛从禅口吞。
大千俱坏我不坏,三六相昏渠不昏。
劫空照见造化种,回首应物亡尘根。
注释与赏析:
首句:“西风木落山露骨”,描述的是秋天西风中树叶落下,山间露水凝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寂静的自然氛围。
- 西风木落:形容西风带着枯黄的叶子飘落,增添了秋天的凄凉气息。
- 山露骨:山间的露珠像骨骼一样清晰可见,描绘了露水的质感和秋天的清冷。
次句:“秋月在水波濯魂”,描绘了秋夜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如同灵魂洗涤的场景。
- 秋月:指秋季的月亮,通常与思乡、寂寞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 水波濯魂:形容水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澈,仿佛能够洗涤人们的灵魂,传达了一种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句:“客意归卧四明麓,三世佛从禅口吞。”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归乡之意,以及佛教教义中三世因果的观念。
- 客意:表示诗人因客居在外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 三世佛:指前世、今生和来世,体现了佛教关于因果报应的理念。
- 禅口吞:形容佛法如海,深不可测,同时暗示佛法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包容一切。
第四句:“大千俱坏我不坏,三六相昏渠不昏。”强调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境界,不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 大千俱坏:指世间万物都在无常变化之中,诗人却保持着不变。
- 三六相昏:比喻世间纷扰复杂,而诗人心境清明,不受其干扰。
第五句:“劫空照见造化种,回首应物亡尘根。”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领悟。
- 劫空:泛指世界无常,世事如梦。
- 造化种:指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如同种子发芽生长。
- 回首应物亡尘根:意味着诗人在回顾过往时,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佛教哲理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以及对世界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概念结合,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乃至佛法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