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处还须转侧看,底时妙在一丝端。
闲云卷雨秋空阔,明月流辉夜水寒。
棹破波光华细碎,梦惊蓬晓影团圞。
真机分应头头准,却出黄芦把钓竿。
【注释】
混处:即混然,指浑沌不分。转侧看:比喻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底时:何时。妙在一丝端:比喻细微之处,有其精微之处。
闲云卷雨:指秋天的云和雨。秋空阔:形容秋日的空旷景象。明月流辉:明亮的月光从水面反射出来。夜水寒:夜晚的水冷冽而清澈。
棹破波光:桨破开水中的波动。华细碎:美丽的光彩。梦惊蓬晓影:梦中的风动使蓬草摇撼。团圞:形容梦中的景象混乱不清。
真机:指真实的本质。头头准:处处正确。却出黄芦把钓竿:最后又用一根黄色芦苇作为钓钩来使用。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通过描写江上景色及渔人捕鱼的情景,赞美了渔人善于捕捉时机的智慧和技艺。全诗四句分别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都以一“妙”字领起。
前两句写景禅人乘船出游,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此时才看出其中细微之处,精妙绝伦。后两联写天晴云散,明月流辉于水面;晨曦初现,渔人划桨入水,惊动了水中的蓬草,使它们摇曳不止,仿佛一团混乱。
第三联写渔人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他驾舟破浪前行,将水中的波动打破,使得阳光洒向水面,形成了一片美丽的光影。这光影如同一条细细的红线,将整片水面连接起来。
尾联写渔人善于捕捉时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的力量。当他看到天空中的白云飘荡,知道是晴天的时候,便用一根黄色芦苇作为钓竿来钓鱼。这种智慧和技巧,使他能够轻松地捕捉到鱼儿。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渔人的智慧和技艺。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