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物齐,俱亡品题。
欺唇一鼻直,盖眼两眉低。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
斫额望之不及,拟心思也还迷。
【注释】
谁道物齐,俱亡品题:谁说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齐,等同、平等的意思。
欺唇一鼻直,盖眼两眉低:嘴唇是平的,鼻子是直的,但眼睛上眼皮低,下眼皮高,所以整个脸庞显得不够端正匀称,与“三停”相配不合。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指人世间的一切众生,都像佛祖释迦牟尼一样,同归于寂灭,不再有生有死,生死轮回的界限已经消失。大千世界,指宇宙万物。印,梵语的音译,佛教中指佛像。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佛教对人世的分类,这里指人世间。畦(qī),田畔的土块,这里指生死轮回的境界。
斫额望之不及,拟心思也还迷:形容自己相貌平平,不如人意。斫额(zhuó é),形容人的面颊消瘦,额头深陷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为《祖堂集》中的作品,作者为唐·慧能。诗中所写为慧能大师年轻时的形象,他当时在碓坊劳作时,被人称为“禅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相貌的不满和自嘲。从诗中可以看出慧能大师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
首句开门见山,指出世人往往将人世间一切事物看作平等对待,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这一句看似寻常,实则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看重表面现象,而应该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次句进一步展开议论,强调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欺唇一鼻直,盖眼两眉低”指的是人们的相貌特征。嘴唇是平的,鼻子是直的,但眼睛上眼皮低,下眼皮高,因此整张脸庞显得不够端正匀称。这样的外貌特征使得人们对其产生偏见,认为他们缺乏美感。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事物的美丑并不是由单一的特征决定的,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长相可能因五官比例、面部轮廓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主观臆断的观念,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他人。
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人世间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观点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通过描述人的相貌来揭示出人们对于外表的重视程度,暗示着外在形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此处则直接否定了外在形象的价值,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值得我们深思。
末两句则是对自我形象的自嘲和反思。作者用“斫额望之不及”来形容自己的相貌并不出众,与其他人相比显得平凡无奇。而“拟心思也还迷”则表达了他对自我形象的困惑与迷茫。尽管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相貌平平的现实,但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态以及对于外貌的关注过度。
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外貌的描述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反思,展示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揭示了人世间万物的平等性,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反映了禅宗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心灵境界提升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