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筇之像,对机之身。
六根摄一处,三昧起诸尘。
蚌肠孕于月明之夜,蛰户开于雷动之春。
个般手段兮,分付善应之人。
【注】:
- 握筇之像,对机之身。
- 握筇:持着手杖,表示行动不便,可能是在描绘一位年老体衰的人物。
- 对机:面对困境时能应对自如。
- 六根摄一处,三昧起诸尘。
- 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 三昧:禅宗用语,指定中境界。
- 蚌肠孕于月明之夜,蛰户开于雷动之春。
- 蚌肠:比喻内藏的真知灼见。
- 蛰户:比喻隐藏的才智或能力。
- 个般手段兮,分付善应之人。
- 个般:个别的情况。
- 善应之人:善于应对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者的形象,通过其外貌和内在修养来表现其高深的佛学修为和智慧。诗中的“手握筇杖,面带微笑”,展现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气质;而“目送秋波,口吐莲花”,则体现了其深邃的内涵与高雅的品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禅味与哲理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到诗人的才情与才华,又能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佛学底蕴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