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颅雪髭,壑眼岩眉。
昆崙源我据,浑沌凿谁持。
雁行没处秋天阔,华气繁时春日迟。
诸尘出碍,妙触无疵。

【注释】

智宣直岁: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智宣为谏议大夫。师像:指画师所画的佛像。霜颅:指白头发。雪髭:指白发长胡须。壑:山谷,形容深邃的眼睛。岩眉:指高耸入云的眉毛。昆仑:即昆仑山,在今青海境内。据:据守,指占据、占有。浑沌:古神话人物名,据说是盘古氏死后身体变化而成的。凿:雕刻。秋阔:指秋天的景色开阔。华气:指繁盛的气韵。迟:晚。诸尘:种种杂念。出碍:指受到外界干扰。妙触无疵:指悟性极高,没有一点瑕疵。疵:缺点,毛病。

【译文】

白头发,黑胡须,目光如深渊,眉宇如山峰。

昆仑山占据了我的住所,混沌时代是谁雕出的神仙?

雁飞过的地方显得空旷无边,春天到来时万物都生机勃勃。

一切杂念被扫除干净,悟性极高,没有一点瑕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对友人智宣所作画像的题赞。全诗以写景开篇,然后通过对画中人的形象特征的描绘和对其精神气质的颂扬,赞美了画中的高僧大德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大德的崇敬之情。

“霜颅”与“雪髭”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智宣高僧的形象。“霜颅”,即白头发;“雪髭”,即白发长胡须。这两句诗既突出了智宣的高僧身份,又表现了他超脱尘世的品格。接着,诗人又以“壑眼”“岩眉”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形象。这里的“壑”,是指深邃的眼神;“岩”,是指高耸入云的眉毛。这一描写生动传神,将智宣高僧的目光和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看到了他深邃的目光和高耸入云的眉毛。

“昆仑源我据”一句,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作为仙山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于仙境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昆仑山就是他的根据地,是他能够自由出入的地方。而“浑沌凿谁持”则暗指自己是从混沌时代中走出来的人物,是经过艰难困苦才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雁行没处秋天阔,华气繁时春日迟”两句,则是对画中人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以雁南飞的景象来比喻画中人的风采。“雁行没处秋天阔”,意思是说画中人的身影已经消失得看不见了,但是秋天的景色却依然那么宽阔;“华气繁时春日迟”,意思是说画中人的气韵非常繁茂,春天来临的时候却迟迟不肯离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画中人的形象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喜爱之情。

“诸尘出碍,妙触无疵”两句,是对画中人的精神状态的颂扬。诗人认为画中人的心境如同莲花一样清透,没有任何杂念的干扰;他的悟性极高,没有一点瑕疵。这两句话是对画中人的精神境界的赞美,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画中人的赞美之情,又有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