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垂而杨,口默而方。
了见源底,净极发光。
月魂排夜色,斗气濯秋霜。
谁嫌眼上瞋生角,我道机前影不章。

诗句释义:

眉如下垂的杨柳,口似方平之木。

了然见其本源,纯净至极而发光。

月魂排夜色,斗气濯秋霜。

谁嫌眼上瞋生角?我道机前影不章。

译文:

眉毛如垂下的杨柳,嘴唇如方平的木块。

了然看见其本源,纯净至极而发光。

月光排开夜晚的阴影,斗气洗涤秋天的寒霜。

谁嫌眼上长角?我道机前的影子不分明。

注释:

眉垂而杨:形容人的眉毛如同垂下的柳树一样柔美。

口默而方:形容人的嘴巴方正,如同树木的形态。

了见源底:指看到了事物的根本。

净极发光:形容事物的纯净达到了极致,发出光芒。

月魂排夜色:月亮的光芒排开了夜晚的黑暗。

斗气濯秋霜:北斗星的光芒洗涤了秋天的寒霜。

谁嫌眼上瞋生角:意思是没有人嫌弃眼睛上长角。

我道机前影不章:意思是我理解的时机前的影子是不分明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画工技艺的佳作。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眉垂而杨,口默而方。”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画中人的特征。这里,诗人采用了“垂”和“方”这两个词语来形容眉毛和嘴唇的形状,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同时,这也暗示了画师的高超技艺,能够捕捉到人物的细微之处。

“了见源底,净极发光。”进一步强调了画中人物的纯洁之美。这里的“源底”可以理解为人物的内心世界,“净极发光”则形容了人物内心的纯净与光明。整句诗表达了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把握和表达。

“月魂排夜色,斗气濯秋霜。”两句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北斗星等自然景象引入画作中,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美丽。同时,这也反映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和高超技艺。

“谁嫌眼上瞋生角?我道机前影不章。”两句则是诗人对画中人物的一种独特见解。诗人认为,画中的眼角虽然略显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才使得人物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画中人物的理解,认为画中的人影并不分明,而是充满了变化与生机。

这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物的形象描绘和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