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身因缘,芭蕉不坚。
悟世幻化,木槿之谢。
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
应物现形,见闻闲暇。
【注释】
- 芭蕉:芭蕉叶。
- 木槿(mù jǐn):一种植物名。
- 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舒展着森林的枝叶,随着季节而长青。
- 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分别照亮了密室的灯光,使光明永远不息。
- 应物现形:随物象出现形体。
- 见闻闲暇:所见所闻都很空闲,无所拘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禅人写真画像的赞诗。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一个关键词,从“观身因缘”到“分密室之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禅人写真画像的无限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观身因缘”,诗人首先提出了“观身因缘”这个关键词。在这里,“观身”指的是观察自身,“因缘”则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因果、因缘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因缘果报。诗人通过这一词组,引出了下文的主题——禅人写真画像。
第二句“芭蕉不坚”,诗人以芭蕉为例,进一步展开了关于“因缘”的论述。芭蕉虽然生长在泥土之中,但却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因此它无法保持自己的坚韧不拔。这里,诗人借用芭蕉的形象,寓意着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脆弱之处,只有通过修行和修炼,才能达到超脱的境界。
第三句“悟世幻化”,诗人转而进入主题,描述了禅人画师通过观察世间万象,领悟到了世间万物的幻化无常。这里的“悟”字,既是对画家的赞誉,也是对画家智慧的肯定。而“木槿之谢”则是对禅人画师技艺的赞叹。木槿花虽然美丽,但却只能盛开一季,之后便凋零而去。这象征着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时限和价值,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诗人转向对禅人写真画像的描述。他写道:“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这里,“舒丛林之气”和“分密室之灯”都是对禅人写真画像的描述。其中,“舒丛林之气”形容禅人写真画像如同森林般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分密室之灯”则形容禅人画师将光明赋予了画作,使其成为永恒的存在。
诗人用“应物现形”和“见闻闲暇”作为结语,强调了禅人写真画像与万物的关系。它们不仅能够展现万物的形象,还能让观者感受到与万物相通的意境。同时,它们也让观者有了足够的空间去欣赏和品味世间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禅人写真画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敬畏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