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秋而癯,水秋而净。
得丘壑偃蹇之姿,赋猿鸟超摇之性。
离微彻见根,动静该听莹。
提来万法上看,更没一丝头剩。

【注释】

山秋而癯:瘦削的山,秋天显得更瘦。

水秋而净:清澈的水,秋天显得更清。

丘壑偃蹇之姿:指丘壑中曲折蜿蜒的山水。

猿鸟超摇之性:指猿和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跳跃的特点。

离微彻见根:指禅宗修行者通过禅定,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根本道理。

动静该听莹:指禅宗修行者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应是清晰的,不能有丝毫的模糊。

提来万法上看:指禅宗修行者应该从万法中领悟到真正的佛法。

没一丝头剩:意指禅宗修行者应该彻底摆脱世俗的观念,不被任何事物所困扰。

【赏析】

此诗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中的一句。作者通过对秋天山、水、猿、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禅宗修行者对这些景观的观察和理解,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界和人生的看法。

首句“山秋而癯,水秋而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山瘦削而清静,水清澈而纯净,这是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绘。在这里,作者通过“秋”这个字眼,暗示了禅宗修行者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进行禅修的状态。

接着两句“得丘壑偃蹇之姿,赋猿鸟超摇之性”,则是对禅宗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他们像山川一样曲折蜿蜒,像猿猴和鸟儿一样在山林间自由飞翔、跳跃。这里,作者用“得”字表现了禅宗修行者的领悟能力,他们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把握到了事物的根本道理。

然后两句“离微彻见根,动静该听莹”,则是对禅宗修行者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他们能够洞察一切细微之处,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里的“离微”和“动静”都是禅宗修行者常用的术语,它们分别代表禅宗修行者对事物本质和现象的理解。

最后两句“提来万法上看,更没一丝头剩”,则是对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刻认识。他们认为万法之中都有佛性,不必执着于某一法门或某一境界。这里的“提来”和“一丝头剩”都是禅宗修行者的修行方法,它们代表了禅宗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这首诗以大自然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它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法的坚定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