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滴千竿湿砌苔,曲廊花木小丛开。
吴僧爱觅闲吟处,偷向花边竹里来。
【注释】
翠滴:形容树叶的绿色晶莹如水。千竿:形容树木很多。砌苔:阶前的青苔。曲廊:曲折的走廊。花木:指庭院中的花卉和树木。小丛:稀疏的花丛。吴僧:泛指南方僧人。偷向:偷偷地来到。来:指进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江南某寺院的景象。首句写寺前阶前阶上的碧绿竹叶,被露珠打湿了,显得晶莹剔透,仿佛一滴滴绿色的液体从叶尖滴下,沾湿了台阶下的苔藓。次句写曲折的走廊里,花木繁盛,小丛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第三句写南方的僧人特别喜欢找个幽静的地方吟诗,他悄悄地走到花边竹影之中,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书吟诗,这表现出南方僧人的高雅闲雅情趣。全诗语言朴素清丽,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淡远的感觉。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天竺后所作。首句“翠滴千竿湿砌苔”,描写了秋日雨后,翠竹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它们像千万颗珍珠一样,一颗颗地挂在竹枝上,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使阶下的青苔也显得湿润了。这句诗不仅写出了秋雨过后景色的美好,而且也点明时间,说明是秋季。次句“曲廊花木小丛开”,进一步写景。“曲廊”,即弯曲的廊子或走廊;“花木”,即庭院里的花木。“小丛”指那些稀疏的花丛。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曲折的长廊里,花木繁盛,花丛中点缀着一些盛开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第三句“吴僧爱觅闲吟处,偷向花边竹里来”。这是写一个南方僧人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吟诗。他悄悄地走到花边竹影之中,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书吟诗。这句诗既表现了他的高洁的情操,又显示了他的高雅的情趣。
这首诗以“翠滴千竿湿砌苔”开篇,描绘的是一幅深秋时节,细雨过后,万竿竹翠色欲滴的图画,而那阶前的青苔更是因雨水的浸润而显得更加青润光泽。接下来,诗人又巧妙地以“曲廊花木小丛开”一句过渡到了另一幅景象:“在曲折的长廊里,花木繁盛,花丛中点缀着一些盛开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最后两句“吴僧爱觅闲吟处,偷向花边竹里来”,更让人感到诗人对这种清雅恬淡的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