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
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
【注释】
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变卦不定。一何少:怎么少得这么厉害。
多少未能知数量:指不知事物的本质有多少。
有与无:指事物的存在和不存在。
殽讹:即“嚧”,古代一种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容器。
【赏析】
这首小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诗人认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不良习气就是人们喜欢玩弄权术,不务实际,只讲形式,不讲实质。他以朝三暮四的猴子来作比,讽刺那些善于耍弄权谋的人。这种权谋,表面上似乎是公正合理的,但实质上却是虚伪欺诈的,因此诗人说它“多”,而“太少”。同时他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去分析其本质。因此,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的情况。所以诗人最后发出感慨:如果去掉了那种欺骗性,就可以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
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揭露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把问题说得含蓄、委婉而深刻,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