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
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
【注】金刚:比喻坚硬之物。锤:指拳头。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冬,诗人在江西袁州与刺史裴泰相遇时所作。当时诗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心情抑郁。诗中以金刚锤击碎千圣骨,喻指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对生死的看破,对世俗的不拘,对是非的不辨。“抛向四衢道”一句,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道路的无拘无束,对于生活境遇的超然洒脱。
第一首写年轻时得二物:“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金刚锤”,喻指自己的拳力,即诗中所说的“气岸高突兀”。这是说早年自己虽身强力壮,但内心却空虚如槁,毫无主见,因而不能有所作为。“千圣骨”,借指佛家所讲的“舍利子”。这两句是说当年自己虽能凭借拳力去打人,但内心空虚,没有主见,因此只能算是“千圣骨”的打手而已,并无真正的实力。
第二首写三十年后的境况:“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金刚锤”已化为“千圣骨”,“舍利子”也已被抛掷到街衢之上。这时的诗人已经心灰意懒,无所作为了。
第三首进一步说明自己已到了老年,什么也不能做了,只得任凭命运的摆布。“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这是说自己已到了垂暮之年,连昔日的“千圣骨”也击碎了,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了。
第四首写自己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改变了:“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都已改变,不再留恋了。
第五首写自己对于人生的道路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对于人生的道路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不必再去追求那些名位利禄了。至于世人的讥讽嘲笑也不足为怪了。
第六首写自己虽然已经衰老,但仍然保持一种潇洒的心态:“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这里的“任意”二字表明自己对于世俗的一切并不放在心上。而“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衰老,但对于世事却仍然保持着一颗童心,不受世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