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棒下金沙异,临济喝中宾主分。
到此若无真正眼,可怜辜负本来人。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机锋的偈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译文:在德山和尚的棒法之下,金沙中显现出不同的光泽;而在临济和尚的喝法之中,宾主之分也得以分明。但如果来到这里的人不能有真正的觉悟之眼,那么他将辜负了原本的自己。

  •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法泰所创作的《偈七首·其五》。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悟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德山棒下金沙异”,描述了德山和尚的棒法使得沙粒展现出不同的光芒,象征着不同的境界或悟性。这里的“金沙”可能是指禅宗中的一种特殊修行方法,通过这种修行,参禅的人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内心境界。

“临济喝中宾主分”,则描绘了临济和尚的喝(一种直接的言传身教)使参禅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里的“宾主”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宾”即弟子,“主”即师傅。临济和尚通过喝的方式,让弟子们能够独立思考,分辨自己的主体性。

最后两句“到此若无真正眼,可怜辜负本来人”强调了禅宗悟道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觉醒。如果没有真正洞察到内心的真实,就可能会错过本来的自我。这里的“真正眼”可能是指内观自心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们能够超越外在的束缚,发现并实现自己的本来面目。

《偈七首·其五》通过对德山棒和临济喝的描述,展示了禅宗悟道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内在觉知和外在实践的结合。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禅宗教义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现代人在追求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