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视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诗句释义:

  • 渺渺邈邈:形容非常遥远,无边无际。
  • 十方该括:指所有地方,所有的方面。
  • 坦坦荡荡:形容非常宽广,无遮无拦。
  • 绝形绝相:形容没有任何形状和相貌,通常用来形容佛教中非物质的存在。
  • 目欲视而睛枯:眼睛想要看得清楚时,反而因为疲劳而感到干涸。
  • 文殊普贤:文殊和普贤都是佛教中的智慧与慈悲的象征,全无伎俩,即没有使用任何技巧或手段。
  • 临济德山:临济和德山都是禅宗的著名禅师,他们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自由地传授和讨论佛法。
  •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某种力量或威胁的极大。
  • 吓得东海鲤鱼:比喻受到极大的惊吓。
  • 直至如今肚胀:形容一直感到困扰或不安,直到今天。

译文:
在遥远的十方,包容了一切。
宽广无边,没有形状没有相。
眼睛想看却看到自己的干涸,
智慧与慈悲,无需任何伎俩。
临济和德山,可以自由提唱。
就像乌龟吞下了陕府的铁牛,
蛇咬了嘉州的大像。
这让东海的鲤鱼都感到害怕,
直到现在肚子还是感觉胀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禅宗哲理和象征意味的作品。诗人以“渺渺邈邈”开篇,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随后通过对文殊、普贤的描述,强调了佛教中的无执着、空性理念。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佛教修行者的洒脱和自由。特别是“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既是一种夸张的修辞,也寓意着对强大力量的无畏态度。最后,诗人以东海鲤鱼的例子,表达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和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