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顾,眉毛鼻孔。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观自在菩萨的诗句。偈三首之二,是第二首。这首诗主要颂赞的是菩萨的“实相”,即实际的佛身。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菩萨的身形,来领悟菩萨的实际佛身,并以此来领悟菩萨的佛身。
前两句“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意为:通过观察自身的真实面目,也就能观察到佛的真实面目。这里,诗人以“实相”二字为引子,将“观身”与“观佛”联系起来,强调了观察自身和观察佛的一致性。这里的“实相”,指的是真实、本原的佛身。而“观身”和“观佛”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于二者都是通过对自身或对佛的观察来达到对佛的真实、本原的理解。
第三句“这里见得,黄面瞿昙。”意为:在这里,我看到了佛的真实面貌。这里的“黄面瞿昙”,指的是佛的真实面目,即佛教中所说的“法身”,也就是佛陀的身体。这一句是说,诗人在观察自身和观察佛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佛的真实面目,那就是佛陀的“法身”。
第四句“隐身无地,其或渺漫。”意为:佛的法身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句诗是对佛的真实面目的描述,也是对佛的真实本性的赞美。这里的“隐身无地”,是指佛的法身虽然无形无象,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其或渺漫”,则是说佛的法身虽然无形无象,但却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
最后一句“不分照顾,眉毛鼻孔。”意为:佛的法身不区分对待,就像我们人一样有眉毛和鼻孔。这句诗是说,佛的法身虽然无形无象,但却充满了无限的智慧和慈悲,它不分厚薄,不辨亲疏,就像我们人一样有眉毛和鼻孔一样。这里的“不分照顾”,是指在佛的法身面前,一切都平等无差别;而“眉毛鼻孔”,则是指人的面部特征。
这首偈颂通过对佛的“法身”的观察和领悟,展现了佛的真实面目,同时也表达了对佛的崇敬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