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贯休的作品。贯休(832?-913),俗家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高僧、诗人。贯休一生坎坷,历经磨难,对佛学有深入研究,并留下了大量诗作和书法作品。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碧眼胡僧数不足。”这里的“碧眼胡僧”指的是佛教中的外国和尚或信徒。他们的眼睛通常是蓝色的,所以用“碧眼”来形容。这几句可能是在描述这些外来和尚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无法计算。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这里的“泥牛”和“木马”都是比喻,表示那些外来和尚像泥巴做成的牛一样被大海吞没,或者像是被风带走的木马一样四处流浪,最终到达遥远的印度(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在遥远的印度,到处都是茫茫一片,难以寻找。于是,人们只能来到补陀岩上向观音菩萨寻求指引和帮助。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这是贯休以普贤菩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心得。普贤菩萨常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这里通过拍手笑的动作,表达了对佛法的领悟和喜悦之情。最后一句“归去来兮秋水深”则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意指回归自然、远离尘嚣,如同深秋的湖水一样宁静、深远。
这首诗描绘了外来和尚的流浪之旅以及他们在遥远之地寻求佛法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