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和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观自在菩萨的诗句。偈三首之二,是第二首。这首诗主要颂赞的是菩萨的“实相”,即实际的佛身。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菩萨的身形,来领悟菩萨的实际佛身,并以此来领悟菩萨的佛身。 前两句“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意为:通过观察自身的真实面目,也就能观察到佛的真实面目。这里,诗人以“实相”二字为引子,将“观身”与“观佛”联系起来,强调了观察自身和观察佛的一致性。这里的“实相”
偈三首 其三 注释: - “欲渡巨海”:想要渡过广阔的大海。 - “必假方舟”:必须借助船来渡过大海。 - “橹棹俱全”:橹和桨都完备齐全。 - “风帆两便”:风帆可以提供便利,使得航行顺利。 - “夜观星月”:在夜晚可以观赏星月之美。 - “昼视云山”:白天可以看到云和山的景色。 - “万里之遥”:相隔万里之遥。 - “一瞬可到”:一瞬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 “人心尽畏波涛险”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题永明智觉寿禅师顶相:这句是题目,表明这是一首为永明智觉寿禅师头顶画像所作的题词。"顶相"通常指佛像或其他宗教象征物的顶部图像。 2. 慧日峰高秋色冷:描述的是山峰(可能是慧日峰)在秋天时的壮丽景色。这里的“慧日”可能暗指智慧或佛教的光明,而“高”和“秋色冷”描绘出一幅宁静而肃穆的景象。 3. 钱塘江静月华明:钱塘江,即今天的杭州湾,是中国东部一条大河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贯休的作品。贯休(832?-913),俗家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高僧、诗人。贯休一生坎坷,历经磨难,对佛学有深入研究,并留下了大量诗作和书法作品。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碧眼胡僧数不足。”这里的“碧眼胡僧”指的是佛教中的外国和尚或信徒。他们的眼睛通常是蓝色的
慧日峰高秋色冷,钱塘江静月华明。 寒光一烁周沙界,笔下看来未十成。
释道和,俗姓潘,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住真州长芦寺、成都金绳禅院(《九华集》卷一九《金绳院观音塑像记》)。 称祖照道和禅师。 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本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六年卒,年六十八。 《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