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光虚映,体绝偏圆。
金波匝匝,动寂常禅。
念起念灭,不用止绝。
任运滔滔,何曾起灭。
起灭寂灭,现大迦叶。
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
了得如是,始号坐禅。
坐者何人,禅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佛不用觅,觅之转失。
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
所以多方,教渠静观。
端坐收神,初则纷纭。
久久恬淡,虚闲六门。
六门稍歇,于中分别。
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
还用自心,返观一遍。
一返不再,圆光顶戴。
灵焰腾辉,心心无碍。
横该竖入,生死永息。
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
迷悟且说,逆顺休论。
细思昔日,冷坐寻觅。
虽然不别,也大狼籍。
刹那凡圣,无人能信。
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

这首诗名为《坐禅》,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心性变化,表达了禅宗中的“不起念”与“不起灭”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
心灵如同虚空中的光影,没有固定的中心和边缘。

金波匝匝,动寂常禅。
内心像金色的波纹一样扩散开来,无论动静都保持恒定的状态。

念起念灭,不用止绝。
当念头出现时,不必刻意去停止它们,让它们自然而然地生起又消失。

任运滔滔,何曾起灭。
任由心的自然流动,从未有过起灭的变化。

起灭寂灭,现大迦叶。
达到真正的寂灭状态,就像大迦叶那样彻底觉悟。

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无论是坐着还是走着,都没有间断,始终保持着一种连续性。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
为什么不只是坐着,为什么不只是打坐,而是应该更深入地去体验和理解。

了得如是,始号坐禅。
真正理解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才可以被称为“坐禅”。

坐者何人,禅是何物。
坐在这里的是谁?什么是禅?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理解。

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想要坐下来修禅的人,应该用佛的智慧去寻找佛法的本质。

佛不用觅,觅之转失。
佛并不是用来寻找的实体,寻找会失去对佛的真正理解。

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坐着并不需要去观察自己,禅不是外在的技巧或方法。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
初学者可能会因为内心的纷扰和不安而频繁地改变心态。

所以多方,教渠静观。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他们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内心。

端坐收神,初则纷纭。
开始时,心灵可能会非常混乱,但最终可以逐渐平静下来。

久久恬淡,虚闲六门。
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心灵将变得平和、淡泊,对六道轮回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门稍歇,于中分别。
在这些智慧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分辨世间的善恶和真假。

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当区分开始出现时,似乎又开始了新的循环和变化。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
这种转变和变化实际上都是从我们自己的心中产生的。

还用自心,返观一遍。
我们应该回归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审视。

一返不再,圆光顶戴。
在反观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光明已经在头顶上闪耀,无需再追求更高的东西。

灵焰腾辉,心心无碍。
心灵如同火焰般明亮,没有任何阻碍。

横该竖入,生死永息。
无论横向进入还是竖直上升,生死的境界都将永远被超越。

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就像一粒神奇的丹药,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变成金子。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
但是这些外在的尘埃并不能穿透我们的心,我们的内心是纯净的。

迷悟且说,逆顺休论。
对于迷惘和觉悟,我们可以暂且不说,也不必纠结于顺逆的问题。

细思昔日,冷坐寻觅。
回想过去的岁月,我曾经冷坐思考,寻找答案。

虽然不别,也大狼籍。
虽然现在没有明显的分别,但内心依然充满了混乱和无序。

刹那凡圣,无人能信。
一瞬间的凡人与圣人,没有人能够完全相信。

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到处都是迷茫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生活和修行。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就应该继续端坐冥想,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