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
玄沙拗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飕。
【注释】颂:赞;古:和尚。竖指头:用手指点,形容高超的技艺。
玄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无门”。年老时折断了一根树枝,无人能理解他的意思,所以用来形容禅理深奥难解。
飕飕:形容风声。
【赏析】此诗为颂古六十二首之二十八。作者赞扬一位宗师的高超技艺,并感叹其禅理深奥,令人费解。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
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
玄沙拗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飕。
【注释】颂:赞;古:和尚。竖指头:用手指点,形容高超的技艺。
玄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无门”。年老时折断了一根树枝,无人能理解他的意思,所以用来形容禅理深奥难解。
飕飕:形容风声。
【赏析】此诗为颂古六十二首之二十八。作者赞扬一位宗师的高超技艺,并感叹其禅理深奥,令人费解。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
【注释】 ①龙门:这里指龙门石窟。常住图师:常住和尚,即出家和尚。真知事:真有见识的人。求赞:请求赞扬。②寥廓无状:空旷无边,不知形状。孰:谁、哪。③指南路:指引方向的路。④绝:断绝。⑤因缘去住:因缘,缘分;去,来;住,停留。⑥黄竹寒湫(jiāo):黄竹溪,位于龙门石窟附近的一个自然风景名胜区。⑦晓:天刚亮。昏:天暗下来。⑧“有”句:意谓有识见的和尚能识别真伪。⑨“求赞”二句
【注释】: 1. 画:指画像或壁画,这里指代诗人的肖像。 2. 识:认识。 3. 道:指道士,这里指代僧人。 4. 起云峰后路:形容山路曲折蜿蜒,云雾缭绕的山峰后面是一条山路。 5. 记得往来频:意思是你还记得我常常来山间游玩吗? 【赏析】: 这首诗是戴巨济写给他的老师张志和的一封信,表达他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与老师相遇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首句“画出人皆识”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画的诗。诗中描写了一位画家对自然美的热爱,对艺术美的追求,以及他为追求这种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首句“小师崇戒求赞”,意思是这位画家非常崇敬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因此他不断地学习、钻研,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的“崇”指的是崇尚、敬仰,“戒”是戒律、规范,“求赞”是寻求赞美、肯定。整句诗表达了画家对于绘画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次句“似即疏,比仍失。”意思是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
【注释】 植杖:插在地上的拐杖。无着道人求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组诗中的一首,是作者对友人谢公的赠词。无着道人:指谢灵运。他曾任康乐令,故称谢公。谢公:《世说新语·文学》载:“谢玄与子敬(谢朗)同在东山居丧。服毕,中宿,谢玄未差,而子猷(谢万)已得信还。太傅夜唤谢玄、子猷共语。太傅问:‘今年何以不乐?’谢玄曰:‘去年伐柳树,误杀一虫。以今检之,今年不以为喜。’王曰:‘何意作此想也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吴公明(或称吴公)的生活经历和修行历程。 诗句释义: 1. 欲识坦然老,乃是龙门人。 - “坦然老”意味着心态平和、无拘无束。 - “龙门人”可能指的是吴公明来自龙门地区,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2. 声名落四方,坐卧今十春。 - “声名落四方”意味着他的名声传遍了四方。 - “坐卧今十春”表示他已经在修行上度过了漫长的十年。 3. 会见移庵去,何妨邈形真。
【注释】 张公:指张僧繇。寿求赞:为张僧繇写的祝寿文。 首到东山:张僧繇的字是一张,因此人们称他“张公”。 晚亲龙岫:傍晚时分,张僧繇去游访龙井。 岁经寒暑:一年之中历经严寒酷暑。 涂毒长鸣:涂毒是一种毒蛇,长鸣,形容它叫个不停。 优昙:梵文音译,意为佛家所说的“无生”,也即没有生命的意思。 勿嗅:不要闻。 静对终日:静静地坐着,一整天都不离开。 弟子公寿:张僧繇是弟子,所以称为“公寿”。
【诗句释义】 道虽光明,形则山野。 道:佛教中的教义或道理;光明:明亮,通晓明白;形则山野:形容道的外在形态是朴实无华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道追求的真诚和朴素。 提折脚铛,住深兰若。 折脚铛:指古代的一种锅子,形状奇特,有足而无盖。这里比喻修行者的生活简朴、清苦。住深兰若:在深山里修行,过着隐逸的生活。这句诗描述了修行者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所追求的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
冯济川教授求赞 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duò)。 注释: 天地之间没有事物,我也不存在; 隐显的虚空云彩随着出现和消失。 在这世间,谁是悟道的人? 在闪电雷鸣中,发出一声巨吼。 赏析: 这首诗是冯济川先生写给他的学生的,表达了他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去追求真理和智慧。他用“天地无物我无物”来表达他的超脱态度
顺知藏求赞 色里胶青不见形,影中所以邈吾真。 吾真定有非形碍,为对凡夫显幻尘。 尘既显,道弥新,不贵西来彼上人。 注释:顺知:顺应自然的道理。顺从自然的道理去寻求赞美。藏求:指隐藏起来,不显露自己。这里指隐逸山林。赞:赞美。 译文:顺应自然的道理去寻求赞美,就像那颜色里胶青的树,它的本体并不可见,但它的影子却能显现出自己的真实存在。我的真实本性并不是被形体所束缚,而是能够超越这些形体的障碍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比类则疏,现形仍普 - 注释: 比喻比较时显得抽象,但实际形态普遍存在。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通过比喻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这种抽象的表达在现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这里“比类”可以理解为比喻或类比,而“则疏”则表示这种比较虽然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常见。 2. 得在一瞬,照穷千古 - 注释: 事物的本质只在一瞬间显现,但其影响能延续至千古。
【注释】骨里皮:指人死后,骨头上长出的皮肤。皮里骨:指人死后,皮肤下生有骨骼。大隋:即中国历史上的隋朝,604年-618年建立,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强盛王朝,也是隋炀帝杨广统治的时期。老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古之人,其知者寡。”郭象《注》:“夫古之得道者,若古之遗人,其身不知其姓名,故谓之‘无当’也。‘无当’,言其体大也。今世之所谓圣人者
【注释】 同气相求,兄弟情深,可以互相探讨。一欢情,指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两行,指书信、文章等文字。闲文字,指不涉及政治的文学艺术。一队,指朋友、伙伴。好弟兄,亲昵的称呼。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文”喻“弟”,“书”为“弟”,通过“同气”、“一欢情”、“两行”、“一队”等词语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同气相求”,说明自己与弟弟情深意重,可互相交流探讨
注释:这诗是讽刺武则天专权误国。五色狸奴,指武则天的婢女、女官,她们争宠,相互倾轧,甚至不惜互相残害,弄得国家一片混乱。 赏析:武则天当政时期,朝廷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这首诗就是对这种政治黑暗现象的讽刺。首句“五色狸奴尽力争”,描绘了一幅朝堂争斗的画面,五色狸奴指的是武则天的女官和侍从,她们为了争夺宠爱,相互斗争。次句“及乎按剑总生盲”,进一步描绘了这场斗争的残酷程度
注释: 黄金作为骨骼,玉石作为棱角,不要在他家里寻找他。 多少从来领悟过匠人的用心,都把那些事情继承到威音的传承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古代工匠的赞美。首句“黄金为骨玉为棱”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精湛的工艺技术。第二句“莫把他家此日寻”则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和赞赏,表示他们的作品无人可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三、四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匠心精神。这些工匠们不仅仅是为了制作出美丽的工艺品
注释: 池阳什么地方能找到可以摸的东西,后代的人们商量起来都觉得非常困难。古人刚硬的土地容易发生多事,现在的人又是否能够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土地使用问题的思考和忧虑。他认为,古代的土地使用方式过于刚硬,导致了多事的发生,而现代人在使用土地时,是否能够理解并避免这些问题呢?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土地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然而
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 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 此诗为宋代释清远所作《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 密密堂堂早二三:诗句描绘了事物的初起状态,如同早晨的云彩层层叠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密密”形容事物紧密排列,“堂堂”则意味着宽广、高大,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早”字则暗示了这种状态的出现是迅速且突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