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龙门内,行参古佛机。
亲逢渠面目,肯话自容仪。
凡圣心平等,高低路坦夷。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九
不动龙门内,行参古佛机。
在不动的龙门内修行,参悟古代佛祖的智慧与机缘。
亲逢渠面目,肯话自容仪。
亲眼目睹了佛陀的面容,愿意分享佛陀的风采和仪态。
凡圣心平等,高低路坦夷。
凡夫与圣人的心灵达到了平等,道路平坦,一切皆如平地。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在丹霞山烧木佛,院长放下了世俗的烦恼,露出了须眉。
注释:
- 不动龙门内:指佛教中的不动明王,象征不动金刚,位于龙门之中,象征着坚固不变的意志和力量。
- 参古佛机:参指参悟,古佛指佛陀,机指智慧和机缘,即佛陀传授的智慧和机缘。
- 亲逢渠面目:指亲眼目睹佛陀的面容,“渠”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意思,“面目”指佛陀的面容。
- 肯话自容仪:指愿意分享佛陀的风采和仪态,“肯”意为愿意,“容仪”指风采和仪态。
- 凡圣心平等:指凡夫与圣人的心灵达到了平等,“凡圣”泛指普通人和圣人,“心平等”意为心灵上的平等,没有高低之分。
- 高低路坦夷:意为道路平坦,一切皆如平地,没有高低之分。
- 丹霞烧木佛:指在丹霞山上烧木佛,“丹霞”为地名,这里借指丹霞山,“烧木佛”指燃烧木材来供奉佛像,以示虔诚。
- 院主落须眉:指院长放下了世俗的烦恼,露出了须眉,“院主”指寺院的主持或领袖,“须眉”指眉毛和头发,这里借指人的外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动龙门内参古佛机的修行、亲逢佛陀面容、心灵平等、道路平坦的描述,以及丹霞烧木佛和院长露须眉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理解。诗中强调了修行者要参悟佛法的智慧和机缘,亲眼目睹佛陀的面容,分享佛陀的风采和仪态,达到心灵平等的境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能够保持心态平和,不被世俗烦恼所困扰,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从容和淡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