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无作作,贯色通声。
水中盐味,不见其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分析其艺术效果。此题中要求对偶诗中的关键词“作”进行注解。“作”是动词,意为做、造;“色”通“摄”,“声”指声音。“贯”是动词,意为贯通;“色通声”意为使物体的声音与颜色相互贯通。“水中盐味,不见其形”一句中,“水中盐味”指的是盐在水中溶解时,盐分子进入水里,而不会改变水的化学性质。“不见其形”意为看不见它的形状。

【答案】

(1)作无作作,贯色通声:造物造出万物,万物的声音与形状互相贯通。

(2)水中盐味,不见其形:盐溶入水中,盐分子进入水中而不会改变水的性质。

译文:

造化万物,万物之声与形互相贯通,就像盐溶于水中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事物之间相互渗透的哲理诗。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这一道理。诗人以盐为例,指出盐溶于水,不改变水的本质,说明事物的存在并不以改变其他事物的本性为前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相互作用都是有益的。例如,如果某种作用破坏了事物的自然状态,那就应该避免这种作用。

此诗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首联点明主题,中间两联展开论述,尾联总结前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