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润石含玉,林秀渊藏珠。
珠玉两交辉,情穷意难极。
注释:山润泽的石头里含有玉石,森林秀丽的深渊藏着珍珠。
玉与珠互相辉映,感情深厚难以尽情表达。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之美的诗。首句描绘了山石的质地,暗示了其内含的丰富价值;次句则描绘了森林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最后一句则运用了对比手法(珠玉)和夸张手法(情穷意难极),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山润石含玉,林秀渊藏珠。
珠玉两交辉,情穷意难极。
注释:山润泽的石头里含有玉石,森林秀丽的深渊藏着珍珠。
玉与珠互相辉映,感情深厚难以尽情表达。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之美的诗。首句描绘了山石的质地,暗示了其内含的丰富价值;次句则描绘了森林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最后一句则运用了对比手法(珠玉)和夸张手法(情穷意难极),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第一联: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 - 释义:描述的是佛教中关于一切事物本质的理解。 - 关键词:性相、佛 - 注释:性相是佛教用语,指所有事物的内在特性;佛则是指佛陀,佛教中的圣者。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佛教对于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通过“我及十方佛”展现了佛教对世界无一物不是佛的观点。 第二联:乃能知是事,昼见日,夜见月。 - 释义
【注释】 布袋:佛教中的一种法器,用布做成袋子。 赞:这里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美。 散诞:放荡不羁,无拘无束。 仪轨:礼节、规范。 渠:你。 那个:谁。 呵呵:大笑的样子。 【赏析】 《布袋赞》,全名《颂钵罗花》或《叹钵罗花》。钵罗是梵语“钵罗婆”的音译,意为“花”,钵罗花即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在人间的奇花。钵罗花又名钵兰,其花大如盘,色白微绿,香气袭人。《佛所行赞》说:“昔时佛为菩萨时,见此钵兰花
戢庵居士持寿像求赞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淡默自处,惟德与邻。 曾向凤池亲圣训,更来鹿苑夺芳春。 注释:似乎僧人有头发,似乎普通人没有污垢。淡然宁静地生活,只有德行与邻居相处。曾经在皇宫的凤池亲耳聆听圣人教诲,更来到鹿苑抢夺春天的芳菲(比喻自己的才华)。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幅画像进行了赞美。首句“似僧有发”,以“僧”代“人”,以“有发”代“无垢”(即洁净无污)
【注释】 错:错误。赞:称赞、赞扬。十成:十分的百分之一,十分之一。蹄:马的后腿。 【赏析】 《禅人请赞》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对一幅画的评说,来表达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全诗意旨高妙,不落俗套。首句“错”,指画师所画之马有名无实,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即空有其表之意。次句进一步说明,这幅画虽然画得惟妙惟肖,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马缺少了蹄子和角,不能跑动,也不能用来驮载货物,这是画工所缺乏的地方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 - 性长老写师真请赞:性长老在写作或绘画时模仿师真(或师真之作品)。 - 顽无所知,说无照对:形容自己对事物一无所知,或者在描述事物时缺乏准确性。 - 弄假像真,遭人笑怪:故意表现出真实的事物,结果反而被人嘲笑。 - 花擘临济黄檗,佛法未梦见在:比喻自己只是肤浅地学习佛法
本禅人请赞 学道不根,参禅莽卤。 似恁趣向乖疏,如何传灯继祖。 本禅画出人前,转见和泥合土。 就中更有些子誵讹,焦尾大虫元来是虎。 译文: 学习道家之道不扎实,参与禅宗修行过于粗鲁。 你这样追求的方式与正道背离,又如何能继承前人的教诲? 本禅人画的人像在人前展示,但却被误认为是和泥合土。 这其中还有不少的误解和错误,就像那焦尾大虫原来是老虎一样。 注释: 学道不根:指学习道家之道不得其真髓
【注释】 飏(yāng):飘动。 樵斧:砍柴用的工具。 堆坊:储藏粮食的仓库,这里泛指粮仓。 黄梅:指端午节前后的天气,俗称“黄梅天”。 通:消息,信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所作,描写了一位砍柴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首句“飏下采樵斧”,意思是说,他放下手中的砍伐工具,准备去采集山中的野果。这里的“飏”字形象地描绘了砍柴人放下工具后轻松自在的样子
颂古三首 其二 师姑元是女人作,百衲禅僧多罔措。 注释: - 师姑:指的是出家人的女性,这里特指女尼。 - 女人作:女性以佛道修行的方式存在。 - 百衲禅僧:穿着各种袈裟的和尚,形容其修行方式五花八门。 - 罔措:没有正确的方法或方向。 雁回沙塞口衔芦,燕绕红梁浑不顾。 注释: - 雁回沙塞:大雁飞回沙漠。 - 口衔芦苇:嘴里叼着芦苇,形象地描绘了大雁的形态。 - 燕绕红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子细看来,从头错算。 姮娥昨夜失金针,撼动玉楼寻不见。 译文如下: 天空中的月亮是完整的,而人间的月亮只有一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从开始到最后都是错误的计算。嫦娥在昨晚不慎丢失了一枚金针,她试图寻找它却找不到。 注释与赏析: - 关键词: 「天上月圆」和「人间月半」分别描述了天空中完美无缺的月亮和地上不完整的月亮。 - 诗句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审美情趣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这首诗的首句“旧岁夜来去”,意为去年的夜晚已经离去,第二句“新年今日来”意指今年新春佳节已经到来,第三句“既无来,又无去”是承接上二句的意思,即既已过去也未到来的岁月里,诗人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际遇
注释: 客人从南方来,告诉我天童老。 打破虚空的界限,全身融入荒芜的草。 现在仔细思量,令人哭不成哭笑不成笑,目光所及只有千峰晨光。 赏析: 这首偈颂通过描写诗人的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人以“撞破太虚空”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而“全身入荒草”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最后一句“而今子细思量”
【释义】 扶持临济宗派的正法眼,出手时又见勇毅之人。 利物应机,全体运用,丛林之中又是一番新景象。 【注释】 偈颂四十二首:佛教语,即“颂”。是佛教徒念诵佛经时所用的一种文体。 临济:指禅宗祖师慧能所创立的临济宗。 正法眼藏:谓佛陀所传之真谛,即所谓“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有之本觉,是悟入佛道的根本。 应机:应对机宜,机宜者,机变也。机,指时机、机会。 丛林:佛教用语,指寺院。 【赏析】
【诗句释义】 临济:即南岳,是佛教禅宗五家宗派之一临济宗的发源地。赞:这里指的是《临济颂》,这是一篇颂扬临济宗祖师慧能的文章。拳:双手合十的姿势,表示致敬。捋(luō):用手指梳理、抚摸的动作。肘:胳膊肘。电卷星飞:像闪电一样迅速飞逝。电卷:形容速度之快,如雷声电闪;星飞:形容迅疾如流星。抬头蹉过:抬头看着流星而过。蹉:同“错”,指错过。 【译文】 双手合十,致敬临济宗祖师。 如同闪电划空而过
【注释】: 一夏九十日,今朝喜告毕。 夏天九十天过去了,现在终于可以告一个长长的假期了。 二千年前事,切忌更寻觅。 两千年前的旧事,千万别再去追寻它。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在这首诗中,他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一夏九十日,今朝喜告毕",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整个夏天九十天过去了,今天我终于可以休息了
暑威尚炽,喜见新秋。 注释:炎热的暑气依然很强烈,我很高兴迎来了新的秋天。 潘阆倒骑驴子,梵志翻着袜头。 注释:潘阆倒骑着驴子,梵志把袜子反过来穿。 堪悲堪笑,自唱自酬。 注释:这真是让人悲伤又好笑,自己唱歌又给自己伴奏。 有时乘好月,特地过沧洲。 注释:有时在月光下骑马经过沧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酷暑难耐时写下的一首偈颂。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潘阆和梵志的生活状态
【注释】 大家:众人,大众。吃茎齑:吃生食的腌菜。茎,即芥菜。 熟煮烂炊:煮熟了再烧成糊状。 粗餐易饱,细嚼难饥:吃粗饭容易吃饱,吃细饭反而感到饥饿。 泠淡没滋味:味道平淡,没有滋味。 从来少人知:历来很少被人知道。 此意:这里的意思。明明说向谁:明明白白地告诉给谁。 赏析: 这首诗是说,大家在一起吃生食的腌菜,虽然味道很平淡,但是很容易让人吃饱,而细细咀嚼却难以使人感到饥饿。这种清淡无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