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淡默自处,惟德与邻。
曾向凤池亲圣训,更来鹿苑夺芳春。

戢庵居士持寿像求赞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淡默自处,惟德与邻。

曾向凤池亲圣训,更来鹿苑夺芳春。

注释:似乎僧人有头发,似乎普通人没有污垢。淡然宁静地生活,只有德行与邻居相处。曾经在皇宫的凤池亲耳聆听圣人教诲,更来到鹿苑抢夺春天的芳菲(比喻自己的才华)。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幅画像进行了赞美。首句“似僧有发”,以“僧”代“人”,以“有发”代“无垢”(即洁净无污),既写出了画中人的装束,又暗含其心地之洁;“似俗无尘”,则以“俗”代“尘”,以“无尘”写其心地之净。这两句诗是说,画中人好像是一位僧人,但又不像普通的僧人那样有世俗之心,他保持着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接着,“澹默自处,惟德与邻”二句进一步描绘画中人的品德。这里,“澹默”指淡泊宁静,“自处”指自我修养,“德”指道德品质,“邻”指同类或周围的人。诗人认为,画中的人在保持淡泊宁静的同时,还注重自我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能够与同类或周围的人和睦相处。最后两句“曾向凤池亲圣训,更来鹿苑夺芳春”是对画中人物的进一步赞美。这里,“凤池”指朝廷,“圣训”指皇帝的旨意,“鹿苑”指皇家园林,“夺芳春”指夺取美好的时光。意思是说,画中的人在朝为官时,曾亲身体会过皇帝的旨意和圣训;现在来到鹿苑,又夺取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的描绘,赞美了他在朝为官时的政绩以及他淡泊宁静、自我修养、高洁脱俗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