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舍苍烟晚更凝,隔帘新月未多明。
栖乌着树无馀噪,老桧吟风有细声。
客散愈怜真境好,定回犹觉幻身轻。
可堪俗子能知味,此语聊传北郭生。

注释:围绕房屋的苍烟在傍晚时分更加凝练,隔着帘子的新生月还未完全亮起。栖息的乌鸦落在树上没有余声可寻,老柏树吟风有细微的声音。客人散去后愈发怜惜真境的美好,定然会感觉幻身变得轻松。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庸俗之人能知道味道,我的话仅能传达给北郭生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通过对苍烟、新月、栖乌、老桧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境、幻身、俗子等人生感悟和体悟,体现了诗人高洁脱俗的性情和对超逸境界的追求。

首联“绕舍苍烟晚更凝,隔帘新月未多明”。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环绕着屋舍的苍烟在傍晚时分更加凝练,隔着帘子的新生月还未完全亮起。这里,诗人将苍烟和新生月人格化,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使画面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颔联“栖乌着树无馀噪,老桧吟风有细声”。诗人继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栖息在树上的鸟儿不再发出嘈杂之声,老柏树吟风发出细微的声音。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栖鸟和新月进行对比,突出了新生月的微弱和柔和,以及老柏树的静谧和深沉。

颈联“客散愈怜真境好,定回犹觉幻身轻”。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超逸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当客人离去后,我愈发怜惜真境的美好;当我定下心来的时候,又觉得幻身变得轻松。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真境和幻身的深刻体悟。他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境界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而在幻境中则容易迷失自我。

尾联“可堪俗子能知味,此语聊传北郭生。”诗人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庸俗之人能知道味道,我的话仅能传达给北郭生这样的人。这里的“此语”,既指诗人自己的诗句,也指北郭生这样的人物。诗人认为,只有像北郭生这样的人才能理解并欣赏他的诗句,而其他人则只能看到他的表面现象。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体悟,表达了作者对真境、幻身、俗子等人生话题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抒发,展现了他高洁脱俗的性情和对超逸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