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词大册破幽昏,返覆难窥斧凿痕。
投老雍容归法从,衔哀仓卒去都门。
云泉已负高秋约,江渚空悲静夜魂。
谁与朝廷终太史,君王应待鹡鸰原。
曾子固的舍人挽辞(其二)
雄壮的句子大书特书,破除了黑暗和昏庸。难以窥探其中的斧凿痕迹。
晚年从容归来,遵循法度。在悲痛中匆匆离开都门。
云泉已经负约秋天,江渚空悲静夜之魂。
谁能够与朝廷最终太史?君王应等待鹡鸰原。
雄词大册破幽昏,返覆难窥斧凿痕。
投老雍容归法从,衔哀仓卒去都门。
云泉已负高秋约,江渚空悲静夜魂。
谁与朝廷终太史,君王应待鹡鸰原。
曾子固的舍人挽辞(其二)
雄壮的句子大书特书,破除了黑暗和昏庸。难以窥探其中的斧凿痕迹。
晚年从容归来,遵循法度。在悲痛中匆匆离开都门。
云泉已经负约秋天,江渚空悲静夜之魂。
谁能够与朝廷最终太史?君王应等待鹡鸰原。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注释】 曾子固: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曾巩在北宋时期以文章名世。 舍人:官名,指翰林学士。 挽辞:挽词,为死者写的悼念词。 实难:实际上很难做到。 狂澜:猛烈的波浪,比喻政治上的大风暴。赖公还:幸亏有公(即曾巩)来挽救,才能平息这场政治风波。 游夏:古代著名的学者。渊源际会:学问渊源,遇合机会很好。 班杨:班固和杨雄,都是汉代的大文人,曾巩在这里把他们比作自己的前辈。伯仲间:兄弟之间
寄舒尧文教授 经纶满腹贮云霓,卓荦丘门道可跻。 绛帐开时霞影乱,青衿立处雁行齐。 忆亲麈尾焚香夜,共惜筠梢落月低。 别后凤毛知更长,五车应已识诠题。 注释: 1. 经纶满腹贮云霓:形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2. 卓荦丘门道可跻:意指学问高深,可以攀登到很高的境界。 3. 绛帐开时霞影乱:绛帐是古代的一种装饰,这里指书房。霞影乱,形容阳光照射下,书房里的光线与影子交错在一起。 4
解析: 1. 诗句解读: - "孙郎萧洒逼人衣":这句诗形容诗人的风采犹如孙郎一样,飘逸洒脱,引人注目。 - "咫尺尘埃隔蕙帷":表示虽近在咫尺,但如同隔着一层尘埃,无法亲近。 - "陋巷有时过佛刹":说明尽管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偶尔也会路过寺庙。 - "谈经还共惜秋晖":表示与友人谈论佛法经文,同时珍惜着秋天的光辉。 - "百年空果冥中谢":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感慨和理解
【注释】 翠枥:绿马。枥,马槽。高萝:高大的树木。结昼阴:遮蔽阳光。骄阳:强烈的日光。无地迫吾身:没有地方逼着我。石崖:岩石上的裂缝。红泉:红色的泉水。细听:仔细倾听。初尝:第一次尝试。碧奈新:指新采摘的青梅。挥麈:持麈尾拂尘。已欣:已经高兴了。惠远:僧人慧远(334-416)。谈经:谈论佛经。遗民:指佛教徒。暂著登山屐:暂时穿着登山鞋。来岸:来到岸边。乌纱漉酒巾:用乌纱帽擦拭酒巾。 【赏析】
夏日龙井书事 其二 雨过千岩爽气新,孤怀入夜与谁邻。 风蝉故故频移树,山月时时自近人。 注释:刚刚下的雨过后,千山万壑的景色清新凉爽。我独自一人在夜里感到孤独,不知道与谁同在。风中的蝉声不断地在树林中飘荡,而天上的月亮也时而在近处时又在远处。礼乐制度是古代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一套规则,我应当努力去遵循它、学习它。至于形骸,也就是我的肉体,我已经把它交给了自然规律,听任自然来安排它的命运
译文: 我自怜多病畏惧烈日,长夏时节最适宜在此。青石白沙中藏着浅浅的溪流,碧梧苍竹中传来凉风呼啸声。云雾中村舍犬吠难以分辨,山谷边渔樵行踪难以知晓。斑驳的杖和芒鞋随着步子渐行渐远,归来时只有茅屋的火光依稀可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在龙井书事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自怜多病畏炎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不佳的感慨和对夏日烈日的畏惧之情。这种情绪贯穿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