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纶志业终不试,晚岁收功翰墨林。
偶向僧坊委陈迹,每经风雨听龙吟。
注释:
- 经纶志业终不试,晚岁收功翰墨林。
- “经纶”是治理国家的意思,“志业”指抱负和事业,“终不试”即未能实现(或未被赏识)。“晚岁”指晚年,“收功翰墨林”即在晚年取得了书法上的成就。
- 偶向僧坊委陈迹,每经风雨听龙吟。
- “偶向僧坊”即偶尔到寺庙里,“委陈迹”即放下过去的事迹,“龙吟”是佛教用语,比喻佛法的庄严与神秘。
经纶志业终不试,晚岁收功翰墨林。
偶向僧坊委陈迹,每经风雨听龙吟。
注释: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注释】 遗:留下,遗留。荣:荣誉。少海猛:指少海的猛士。无双:一无二。浮丘:传说中的神仙山名。帝乡:天帝所居之地。可笑:令人感到可笑。今:如今。亦:也。思:怀念、思念。上苍苍:仰望天空,指对上天的敬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咏少海猛士的故事,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对世俗荣华的不屑,表达了对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全篇采用对比手法
【译文】 古柏连成山冈,三万株翠竹苍松。朝烟破日,绿荫扶疏。 投鞭下马,可以见到幽深的小路,一起谒见宾天的帝子居住的地方。 【注释】 次韵试可同谒子晋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次韵”的形式来表达对子晋祠的赞美之情。 古柏连冈三万株:古柏,即古代的柏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冈,是小土丘,形容柏树生长之地。连冈三万株,形容柏树数量之多,生长之茂盛。 朝烟破日翠扶疏:朝烟,早晨的炊烟,指早晨的景色
【注释】1、“古槐花”: 指秋末的落叶。2、“中庭”: 院子中。3、“夜半风来”: 指半夜时分的微风。4、“卷叶鸣”: 树叶在风中翻飞,发出声音。5、“颍水先生”: 此指作者自己。6、“呼儿”: 呼唤孩子。7、“应问此何声”: 孩子应问这是什么声音。 翻译:秋风吹落了庭院中的古槐树叶,深夜里微风袭来,树叶翻滚着发出声响。如果我的朋友还在颍水一带,我会叫他询问这到底是什么声音。 赏析
【注释】 同赵伯充防御观东坡所画枯木 其二 萧然素壁倚枯枝,行路惊嗟况所思。 惆怅骑鲸天上去,却来人世恐无期。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赵伯充一起欣赏苏轼在东坡画的枯木图。诗中表达了对苏轼才华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萧然素壁倚枯枝”,以“萧然”形容素壁,以“枯枝”形容素壁,描绘了一幅荒凉而美丽的景色。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在人间行走,看到这些美景也感到惊喜和惋惜
【注】德政:指宽政厚德。主意:指施政的方针、政策。奋髯:捋胡须,表示愤慨的样子。奸:奸佞。傥(tǎng):倘若。谈笑:指谈笑风生。风流:指风度。 译文:宽厚的德政从来是出自高官的心意,他发怒时,决不会容留邪恶奸佞的人。如果他能逢事谈笑自如,那么他的风度一定不会差于谢安。 赏析:苏轼在《东坡先生挽词》中对司马光大加赞誉:“君实(司马光字)为国持大体,正色直前,不附权贵,以道德自任,虽燕公
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屦,直将和气接儿童。 注释:戴着高高的官帽,系着整齐的黑色官带,站着侃侃而谈。令人敬畏地使众人震惊,是士大夫的风度。却把葛巾(即葛巾)戴在头上,拿着手杖穿着鞋子。直接用温和之气与小孩子交往。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他的好友黄庭坚所写的挽词中的第十首。此词通过写黄庭坚一生的为人,表现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感情。全词以议论为主,但议论中又不乏形象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