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
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理解。解答时,注意把握全诗内容,分析概括诗句表达的情感主旨,注意从标题入手,分析诗歌写作背景,同时要注意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掌握。

此诗为诗人晚年归宗道中所感。“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朝日”点明时间,说明诗人在清晨就出门了;“未出海”表明天色还早,诗人便起床了。“杖藜”是拄着拐杖的意思。诗人一大早就出去游览,这是作者晚年归宗道中所见所感的写照。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这里描绘的景物很幽静,但诗人却感到十分萧条,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哀猿”是指山中的猿猴,它常常发出哀鸣。诗人用“哀猿”来渲染自己心中的悲凉之感。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迤逦”,形容曲折连绵的样子。这句意思是说诗人顺着山路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山谷的出口,回头望去,那熟悉的村落已经出现在视线之中。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聒聒”,形容喧闹的声音。这句话描绘的是乡村的宁静,而诗人却听到了农夫们的喧闹声音。“聒聒”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数辰”,几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天的时间里,他竟看到了许多村庄,那些店铺像云堆一样聚集在一起。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布”与“楮”是两种丝织品;“㹠”是一种小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的商人提着布匹和纸类商品,有的牵着鸡鸭。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箕扇”,一种圆形的扇子,用来遮阳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商贩们拿着各种材料,他们经营的内容琐碎繁杂,难以一一叙述。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老翁”指的是这位老人。这句是说他作为商贾的主人,地位崇高,受到人们的尊敬。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区区”是谦称自己的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斤斤计较,每寸每一厘都要比较一番。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得无”是疑问句的标志词,意思是“是否”。“筋力”指身体。“埋霜根”指头发白得像被霜打过一样。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吾乡”指自己的故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家乡东南地区集市上货物丰富,交易兴旺。“百货”,泛指各种物品;“源源”,形容连续不断。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仑。”“环”是环形的首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服饰简朴,头戴金环,身后跟着一群奴仆。“昆仑”即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比喻奴仆多。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通衢”是大道,引申为市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市场上行人来往如梭,买卖兴旺,热闹非凡。犀牛和大象都成了商品。“篱藩”是篱笆,比喻界限。这句诗意思是说,市场上人声嘈杂,连动物都成了商品。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鲛绡”是一种薄绸,这里泛指贵重的丝织品。“翡翠”指翡翠鸟的羽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市场上到处都是珍贵的丝织品和翡翠羽毛,令人眼花缭乱。“触目”,目光所及;“繁”,繁多。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耆年”指年老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轻的人要为国家效力;年老的人则过着悠闲的生活。“少壮”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年轻人,二是指国家。“供所役”,指为国家效力;“耆年卧高轩”,指年老的人闲居在家。

尾联:“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意思是说,暂且备办一些盐米回家吧,好让儿孙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

【赏析】

此诗以暮春之景为背景,描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既写出了诗人晚年归宗道中的所见,更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又有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有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深刻反思。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与地点。诗人清晨就出门了,这是诗人晚年归宗道中所见所感的写照。“朝日”点明时间,说明天还未亮,诗人就起床了。而“未出海”表明天色还早,诗人便起床了。“杖藜”,拄着拐杖走路,这是诗人晚年归宗道中所见所感的写照。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一个“未”字和一个“出”字将时间的早和天的晚刻画出来,让人感觉到了时间的早和天的晚。同时这两个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意。“松门”是地名,松门山,位于今安徽省歙县西南,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松门山的松树苍翠欲滴,山上风景秀丽,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绿阴浓夏日凉风习习,冬雪皑皑银装素裹。诗人早起出门就是到松门山去游玩。

中间四句描写了诗人在山路上所看到的景色以及听到的声音。诗人走在山路上,看到的景象很美丽。“老树暗绝壁”,这里的“老树”指的是高大的树木;“绝壁”指的是峭壁。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景物很幽静,但诗人却感到十分萧条。“萧条闻哀猿”,哀猿指猿啼哀婉凄凉,常用来形容心情抑郁不欢。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的凄婉的猿啼声。“哀猿”一词是诗人用来烘托自己内心的悲伤之情的。

后面几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诗人沿着山路走着走着就到了山谷的出口处。这时他回头一望,那熟悉的村落已经出现在视野之中了。“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这句写的是诗人沿着山谷的道路往前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来到了山谷的出口处。这时他回头看看,前面熟悉的村落出现在视野之中了。“迤逦”,形容曲折连绵的样子;“悠悠”,形容缓慢、从容、悠闲的样子。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行走在山谷道路上的情景,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同时这两句诗还写出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最后四句写的是诗人在山路上遇到的商人。这四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路上遇到的商人及其生意的情况。诗人在山路上走着走着就遇到了很多商贩,其中有些商贩提着布匹和纸类商品,还有些牵着鸡鸭等家禽。“或携布与楮”,这里的“楮”指的是一种纸。这两句诗写出了商人携带的东西很多。“或驱鸡与㹠”,这里的“㹠”指的是一种小鸡。这两句诗写的是商贩们牵着鸡鸭做生意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些商贩的生意情况可以看出当时市场的繁荣景象。

最后四句写的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现状的感受和思考。这四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的看法。诗人说自己是一个商人,地位崇高,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他认为自己斤斤计较,每寸每一厘都要比较一番。他觉得自己身体衰弱,白发苍苍,头发已经白得像被霜打过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家乡东南地区的集市上货物丰富,交易兴旺。他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的家乡的人们勤劳朴实,生活富足。他的家乡有很多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他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他的家乡还有很多美味的佳肴和丰富的特产。他的家乡的人们热情友好,待人真诚善良。他的家乡的人们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困苦。他觉得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健康长寿,永远幸福快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宗道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