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相接连,断处直如割。
中洲二十里,平沙净如刷。
云开天四垂,雨晴山一抹。
绿波三万顷,乞与渔翁拨。
纳之窗户间,道人巧点掇。
我来不忍去,倚阑腕欲脱。
草青烟冉冉,柳静浪聒聒。
天风驾沧海,奔突不可遏。
欣然见此翁,句险眼能活。
溯流欲从之,水深春岸阔。

诗句释义:

  1. 三洲相接连,断处直如割。 - “三洲”指的是中国的三个大州,“相接连”表明这三州之间紧密相连。”断处直如割”形容这种连接在视觉上非常突兀,就像被切断一样。
  2. 中洲二十里,平沙净如刷。 - “中洲”指的可能是中间的大洲,“二十里”是长度描述,“平沙净如刷”形容这片平沙像被刷过一样平整干净。
  3. 云开天四垂,雨晴山一抹。 - “云开”描绘了天空晴朗的景象,“天四垂”暗示着云层散去后,天空高远而辽阔。”雨晴山一抹”则用“一抹”来形容雨后的山峰颜色淡雅,如同一抹淡淡的色彩。
  4. 绿波三万顷,乞与渔翁拨。 - “绿波”指的是绿色的波浪,“三万顷”形容其面积广阔。“乞与渔翁拨”表示这片绿波可以借给那些善于捕鱼的渔翁来拨动。
  5. 纳之窗户间,道人巧点掇。 - “纳之”意味着接受或收藏的意思,“窗户间”指的是房间的窗口位置。”道人巧点掇”表示这些美景被巧妙地装饰或布置在窗户旁。
  6. 我来不忍去,倚阑腕欲脱。 - “我”是指观赏此景的人。“不忍去”表示观赏者不想离开,因为景色太美。“倚阑腕欲脱”则形容因欣赏美景而感到手部发软,好像要脱掉一般。
  7. 草青烟冉冉,柳静浪聒聒。 - “草青烟冉冉”描写了春天草木生长时的景象,”烟冉冉”强调了烟雾轻柔的样子。”柳静浪聒聒”则是说柳树静静矗立,水面上的波纹却显得有些喧闹。
  8. 天风驾沧海,奔突不可遏。 - “天风”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驾沧海”形容这股力量强大到足以驾驭整个大海。”奔突不可遏”则形容这种强大的力量难以阻挡,充满动感和冲击力。
  9. 欣然见此翁,句险眼能活。 - “欣然”表示愉快、满意的心情,”欣然见此翁”说明观赏者对眼前的景象非常满意。”句险眼能活”则表示这个场景非常危险,但眼睛能够识别并欣赏其中的美感。
  10. 溯流欲从之,水深春岸阔。 - “溯流”指的是逆流而上,”欲从之”表示想要追随这条水流。”水深春岸阔”形容水域深处宽广,春意盎然。

译文:

三洲相连如刀割,中洲二十里,平沙净如刷。云开天四垂,雨晴山一抹。绿波三万顷,乞与渔翁拨。纳之窗户间,道人巧点掇。我来不忍去,倚阑腕欲脱。草青烟冉冉,柳静浪聒聒。天风驾沧海,奔突不可遏。欣然见此翁,句险眼能活。溯流欲从之,水深春岸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三大洲之间的自然美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中的“三洲”、“中洲”、“断处直如割”、“平沙净如刷”等词汇,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云雾、阳光、波浪等自然元素的细致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生命力。此外,诗中的“江天轩听谋西江示众语”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