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澜溪上,无风浪拍空。
路穷桥断处,看子展神通。
注释:万古以来,澜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如此,即使没有风浪,拍打着它那宽广的河道。
路尽桥断之处,你展现出了非凡的神通和能力,让万古的河流焕发生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澜溪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豁达态度和对生命奇迹的赞美。诗中“无风浪拍空”形象地描绘了澜溪的宁静之美,而“看子展神通”则寓意了人生的坚韧与智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万古澜溪上,无风浪拍空。
路穷桥断处,看子展神通。
注释:万古以来,澜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如此,即使没有风浪,拍打着它那宽广的河道。
路尽桥断之处,你展现出了非凡的神通和能力,让万古的河流焕发生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澜溪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豁达态度和对生命奇迹的赞美。诗中“无风浪拍空”形象地描绘了澜溪的宁静之美,而“看子展神通”则寓意了人生的坚韧与智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讲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众生平等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偈颂:弋阳溪上诸檀越,勇猛精进难比况。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弋阳溪边的所有修行者(檀越)都是非常勇猛、精进的。这里的“比况”是指与其他修行者的比较。 2. 译文:弋阳溪边所有的修行者都非常勇敔,他们的修为和精神力量令人难以比拟。 3. 注释:弋阳溪(Yiyang River),古代地名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第一句:“我佛生辰四月八,地涌金莲随步发。” 这里的“生辰”指的是佛陀的诞辰,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之日。"地涌金莲随步发" 意味着佛陀的诞生如同大地涌动,金莲绽放,象征着佛法的普及和传播。 2. 第二句:“天上天下独称尊,微妙真机俱漏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佛陀在天界、人间乃至宇宙中都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注释】 1.“偈”:佛教语,即佛语。这里指佛家讲唱的韵文。 2.“明星”:《庄子》载:“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说明生命短暂。 3.“觑”:观察的意思。 4.“枯”:凋敝、衰败之意。 5.“绝后”:指星名“牵牛”,在天上已无后代了。 6.“何曾”:如何,怎么。 7.“苏”:复活,复苏。 8.“堪笑”:可笑、可怜之意。 9.“堪悲”:令人悲痛。 10.“缘”:原因。 11.“底事”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经文,以韵语写成的颂诗。偈(jie):韵文。 平旦:平旦是早晨的意思。 三月朝:春天的早晨。 南山:山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因山上多松柏而得名。 苍翠:青翠的颜色。 插云霄:直上云霄。 西来意:佛从西方而来的意思。 婆饼焦:一种煎饼,用芝麻、黄米面煎烤而成。此指煎饼焦了。 【赏析】 这首诗写春晨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的敬仰之情。首句“平旦清晨三月朝”,“平旦”即黎明之时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的大意是:太阳和月亮像两把箭一样迅速射来,一年就像弹指一挥间的时间。开始见到大暑小暑,又见到了小寒大寒。全身上下寒暑没有回旋的余地,真是可笑当年老洞山。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 1. “两曜劈箭急”:这里的“两曜”指的是日月,“劈箭”比喻它们快速移动。 2. “一年弹指间”:一年的时长在弹指之间,形容时间非常短。 3. “始见大暑小暑”:这里提到了两个节气,大暑和小暑
月生一,拶倒银山并铁壁。 “月生一”,是说月亮只有一弯,就像一把剪刀,将银闪闪的银色山峰剪成了两半。这里的“拶倒”一词,是形容月亮像一把锐利的剪刀,剪断了银色山峰。而“铁壁”则指的是坚硬的钢铁之墙,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皎洁和坚不可摧。 月生二,土宿骑牛穿闹市。 “月生二”,是说月亮有两颗,就像天上的土星一样,骑着一头牛在繁华的市区中穿梭。这里的“土宿”指的是土星
注释:岁月流逝,钱不会燃烧,老鼠洞被蛇钻透。即使你玄奘会得此法,但也无法穿越西方极乐世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意诗。它以鼠穴被穿和烧钱年尽为比,比喻佛法无边,无孔不入,即使是最狡猾的老鼠也不能逃脱;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之情
三月既望,惠风和畅。 译文:三月十六日,春暖风和。 注释:既望,即农历的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首句“三月既望,惠风和畅”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征,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悦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峰上鼓声雷动的场景,以及云集五湖的龙象们欢腾的景象。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注释】 ①偈颂:佛教用语,梵语“偈陀”的译音。即用韵语作佛经中的颂文。②四月一:指农历四月十五日。③石佛:佛像石雕。④阿呵呵:笑声、呵斥声。⑤识不识:意即是否认得,是否懂得(佛家语)。⑥明眼:慧眼。⑦衲僧:禅宗和尚的别称。⑧跳不出:指悟性不高,难有成就。 【赏析】 此诗为佛家颂体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禅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佛家的“空无”观念来阐述自己的人生哲学。全诗以“空无”为主题
这首诗的翻译是: 浮云散尽,月亮当空,兔子怀胎,生下了大虫。 跳出风前,玩弄牙爪,至今撼动广寒宫。 注释: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五:这是一首佛教偈颂,描述了一种神奇的生物——老虎在月圆之夜诞生的情景。 浮云散尽:指天空中的云朵被风吹散,露出了明亮的月光。 月当空:月亮高悬在空中,照亮了大地。 兔子怀胎:比喻这种神奇生物孕育于母体之中。 产大虫:生出一只巨大的老虎。 跳出风前:指老虎从风中冲出
【赏析】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竞相描绘的对象,历代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这首题于庐山的七绝诗,虽无名家名句,但写得清丽自然,意境深远。全诗紧扣着“圆通境”这一题意,从水声山色、猿啸月明中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水声山色里”,点出庐山的特点。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庐山的水声,而是通过“山色”与“水声”相映衬,写出了庐山独特的自然风光。而猿的啼叫、明月的升起
【注释】 1. 闻声悟道:听声音而领悟道理。鸟投笼:比喻人因听到某种声音而有所悟,但尚未完全领悟。 2. 祇么无闻道未充:祇么无闻,指尚未完全领悟;道未充,指还没有完全领悟道理。 3. 和剑拂开悭吝穴:和剑指用锋利的东西去割断阻塞的障碍,比喻消除困难或阻碍。 4. 全身辊入是非丛:全身,指整个身体;辊,滚动、冲击。 5. 山北山南有路通:山北山南,指山的南北两侧;路通,指道路畅通。 6.
【注释】 自赞:自我称赞。其二:指第二首诗。 读书:学习经书。 不识字:指没有文化。 行脚:出家为僧人,行走于各地,宣扬佛教思想。 不会禅:不懂得佛学禅宗的教义。 拳爷: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识(zhì):认识、了解。 有口佛不吞:意思是佛是慈悲的,不会因为别人不理解佛法而生气。 惟康第一莫学他:意思是只有你是最聪明的,不应该模仿别人。 【赏析】 《自赞》是一首七言绝句
注释: 苏内翰的字写得像木刻般刚劲挺拔,李夫人的书法则如竹叶那样轻盈灵动。 他懂得楞伽印心的法门,不应该用画来表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赞美画作的风格和内涵,表达了对画艺的赞赏和对画作主人人品的评价。 首句“苏内翰木三五笔”,描绘的是一幅画作。苏内翰的字写得像木刻般刚劲挺拔,三五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的书法功底深厚。 第二句“李夫人竹一二竿”,“李夫人”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
题烈山, 舟船来往此登临, 酹酒烧钱虑转深。 大抵人心自巇崄, 心空山岳自平沈。 注释: 题烈山:在这首诗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或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舟船来往此登临:舟船往来,指船只在此处往来穿梭。登临,登上高处。指作者登上了一处高高的山崖,俯瞰着下面的江海和船只。 酹酒烧钱虑转深:在古代,人们常在祭祀时将酒洒在地上,焚烧纸钱。这里指作者在这里进行祭拜活动。虑转深
诗名:题长干塔 诗人:释道生 舍利无端应念来,浮图平地拥崔嵬。 当年不假金锤力,争得光明耀九垓。 注释: - 舍利: 佛教中指僧尼死后遗留的肉体,这里指佛骨或遗物。 - 无端: 没有原因,自然而然。 - 应念: 思念。 - 崔嵬: 山高耸的样子。 - 当年: 过去,以前。 - 金锤力: 形容力量巨大。 - 争得: 争取到。 - 光明耀: 照亮。 - 九垓: 古代中国以九为最高等级的计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