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石飞流溅碧莎,利生还喜下云坡。
途中若立三千客,剔起眉毛不在多。
注释与赏析:
- 禅石飞流溅碧莎:禅宗的修行者常常在石头上修行、打坐,这里指僧人。禅石飞流,形容水流急速地从石头上冲过,溅起水花。碧莎,绿色的小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僧人在飞溅的水花中修行打坐。
- 利生还喜下云坡: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僧人修行的目的是帮助众生解脱痛苦,获得幸福。这里的“利生”即指这个目的。“下云坡”形象地描绘了僧人行走在云端之上,俯瞰世界的景象。这既体现了僧人高远的修为,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对众生的关爱。
- 途中若立三千客:诗人在旅途中遇见了许多行人。“三千客”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可能只有几百人。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路上遇到的热闹景象:行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 剔起眉毛不在多:诗人在见到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冷静,不慌不忙地应对,显示出他的镇定自若。“剔起眉毛”形容他的神情从容、淡定。“不在多”则意味着他并不因为人多就感到困扰或者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很好地处理眼前的状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诗人也借僧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关注人间疾苦、追求心灵解脱的高尚品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