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桧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注释:云彩轻拂着山峦,松桧生风触袖寒。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赏析:此诗写送别僧人的感慨。首句写山景,次句写送行时的感受,第三句抒发离别之情,末句表达未来之想。诗人以送别友人为题,借写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山水的眷恋。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云衣轻拂下层峦,松桧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注释:云彩轻拂着山峦,松桧生风触袖寒。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谁看。
赏析:此诗写送别僧人的感慨。首句写山景,次句写送行时的感受,第三句抒发离别之情,末句表达未来之想。诗人以送别友人为题,借写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山水的眷恋。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注释】 1. 颂一百则:唐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篇《颂》的诗歌,共一百首,每首都要求对仗工整。 2. 其一百:这里指的是《颂》的一百首中的第十一首。 3. 一国之师亦强名:指大唐的国政和军事都很强大,名声远扬。 4. 南阳独许振嘉声:南阳是唐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方,意思是只有南阳才能发出如此好的声誉。 5. 大唐扶得真天子:大唐即中国唐朝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要平不平,大巧若拙。 - 注释: “要平”意味着追求一种平衡或公正的态度;“大巧若拙”则表达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技巧,而在于其背后的内在修为和深谋远虑。 - 译文: 追求公平正义,真正的聪明是朴素无华的内功。 2. 或指或掌,倚天照雪。 - 注释: “或指”可能指的是指导或领导,象征指引方向;“或掌”可能指的是管理或控制,代表掌握全局。 - 译文: 有时指点江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家流,爱轻薄,满肚参来用不著。 堪悲堪笑天平老,却谓当初悔行脚。 错错,西院清风顿销铄。 译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宗流派中,有些喜欢轻浮浅薄的修习方式,他们虽然学了很多经文,但在实际修行时却不能运用。 让人悲伤又可笑的是,那些年迈的人仍然坚持着这种修行,反而责怪自己当初没有坚定地修行。 真是糊涂啊,西边院子里的风突然吹散了一切。 注释如下
铁锤击碎黄金骨 天地之间更何物 三千刹海夜澄澄 不知谁入苍龙窟 注释 - 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对铁锤和黄金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三千刹海”形容夜晚的大海,而“苍龙窟”则可能指某个神秘的地方,引人遐想。 - “铁锤击碎黄金骨”象征着强大的自然力量。 - “天地之间更何物”表明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
【注释】 1. 颂一百则,这里指《赞经》,是佛教的一篇经文。 2. 其九十八:指《赞经》中的第九十八首。 3. 明珠在掌:比喻手中掌握的权柄。 4. 有功者赏:指有功之人应当得到奖赏。 5.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指汉族和吐蕃人不来侵犯。 6. 波旬失途:指吐蕃军队失去方向。 7. 瞿昙瞿昙:梵语Kulaksana的音译,意为“我”,这里指作者自己。 8. 识我也无:指作者自问能否识别出自己。
诗句解读: - “遍身是,通身是,拈来犹较十万里。” - 注释:身体上处处都覆盖着。比喻其无处不在,难以捉摸。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某种事物或思想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特点,强调它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 “展翅崩腾六合云,抟风鼓荡四溟水。” - 注释:展翅翱翔如同撕裂了云层,挥动翅膀激起了海浪。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雄壮的气势与力量,形象地展示了主体的能力与影响。 - “是何埃垲兮忽生
注释: 一片虚空的心境,断绝了一切情欲。从此天地之间,只有空灵的道心显现。 蚌中蕴含着深邃玄妙的意蕴,曾经与禅家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静坐冥想时所感受到的境界。首句"一片虚凝绝谓情",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描绘出一片虚空的心境,这种心境既不是世俗的,也不是功利的,而是超越了一切情感的。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也是一种至深的感悟。 次句"天人从此见空生"
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注释:全象全牛,指牛的全身,包括头、角、耳、蹄等部位。翳:遮挡。 从来:自古以来。作者:诗人。 今:现在。黄头老:黄色的公牛。 刹刹:指纷纷扰扰,尘土飞扬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全象全牛翳不殊”,诗人以牛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他看到了牛的全身,包括头、角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头兮第一,第二卧龙。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领导者或者权威的形象,其中“头”代表最高的位置或领导的地位,而“卧龙”则暗示这个人像古代传说中的卧龙一样,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不鉴止水,无处有月。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理,即如果一个人不能看清自己的行为和动机,那么他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或满足感。就像一面镜子不能映照出自己的影子一样,如果没有自我反思,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成长
赏析:这首诗通过泥、金、木、杖四种不同的佛,来比喻生活中各种不同形态的人。泥佛不度水,象征着那些表面看起来善良,但内心却充满虚伪和欺诈的人;金佛不度炉,则指出那些表面金光闪闪,实则内心阴暗,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木佛不度火,暗示了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充满了贪婪和欲望的人;杖子忽击著,则揭示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内心深藏智慧和力量的人。这四种类型的人,无论他们处于何种环境
注释:在檀树林中,金毛狮子犬的鬃毛抖动着,周围弥漫着清风。曾经许下全权统治的誓言,成为云雨,却不知道哪里是尘劳之地。 赏析:这首诗以檀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诗中的“金毛狮子犬”是一种珍贵的宠物,象征着高贵和威严。诗人通过对其外貌和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它的欣赏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权力的追求和野心。 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主人的真实面目。“曾许全权做云雨
注释与赏析: 1. 禅石飞流溅碧莎:禅宗的修行者常常在石头上修行、打坐,这里指僧人。禅石飞流,形容水流急速地从石头上冲过,溅起水花。碧莎,绿色的小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僧人在飞溅的水花中修行打坐。 2. 利生还喜下云坡: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僧人修行的目的是帮助众生解脱痛苦,获得幸福。这里的“利生”即指这个目的。“下云坡”形象地描绘了僧人行走在云端之上,俯瞰世界的景象
注释:乘兴飞帆别翠峰,水光春静冷涵空。到人若问曹溪意,祇报卢能下风去。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乘兴飞帆别翠峰”展现了诗人乘坐帆船远行的景象,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水光春静冷涵空”则描绘了江水在春天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水面上倒映着天空的影子,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注释】 碧岫:青色的山峰。 层层:层叠的样子。 杳冥:幽远、深邃。 贲寒青:形容山色如青翠的冬梅,又指山色苍凉。 韬藏未识:意思是还没有被世人所知。 古君子:有才德的人,古人常以“古君子”自诩。 空仰:白白地仰望。 嘉声:美好的名声、声誉。 过洞庭:经过洞庭湖。洞庭,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的洞庭湖。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中描写了一幅洞庭秋景图。首句写碧山,次句写湖水
注释: 五色祥麟:象征吉祥的麒麟。白月轮:白色的月亮,这里指夜晚。 乘时应不念离群:意思是在适当的时候不会想念离开群体。 松根石上:松树和石头上的苔藓。未归日:还没有回来的日子。 谁看暮山飞断云:谁能看到暮色中被风吹断的云。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之作。诗人以"祥麟"、"白月"比喻友人,以"松根石上"、"未归日"、"暮山飞断云"形容离别之痛,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联是说书信远飞而来,愈风诚重复何如。颔联是说相逢相见未期日,目断千山插太虚。末联是说:我正怀着惆怅之情在遥望远方的朋友。 【答案】 译文:飞来一封书信,我多么想念你啊!这信是否如我想象的一样,你已归来?我与你相会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我正隔着千 重山向你远眺。 注释:越:古国名,今浙江绍兴县一带。复: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