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
茫茫急水打毬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注释】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无功伸一问,即“无端”之意。作家:作者。曾共辨来端,指作者与自己共同研究探讨过。茫茫急水打毬子:指水流湍急时,水中的球子难以停留。落处不停谁解看:下落的地方始终不停,谁能看得清楚。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作者眼里,世上万物皆为虚幻,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所以对世事不存奢望,只求随缘而遇。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虚无,只有顺应自然,随缘而行才是明智之举。
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
茫茫急水打毬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注释】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无功伸一问,即“无端”之意。作家:作者。曾共辨来端,指作者与自己共同研究探讨过。茫茫急水打毬子:指水流湍急时,水中的球子难以停留。落处不停谁解看:下落的地方始终不停,谁能看得清楚。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作者眼里,世上万物皆为虚幻,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所以对世事不存奢望,只求随缘而遇。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虚无,只有顺应自然,随缘而行才是明智之举。
【注释】 1. 颂一百则:唐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篇《颂》的诗歌,共一百首,每首都要求对仗工整。 2. 其一百:这里指的是《颂》的一百首中的第十一首。 3. 一国之师亦强名:指大唐的国政和军事都很强大,名声远扬。 4. 南阳独许振嘉声:南阳是唐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方,意思是只有南阳才能发出如此好的声誉。 5. 大唐扶得真天子:大唐即中国唐朝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要平不平,大巧若拙。 - 注释: “要平”意味着追求一种平衡或公正的态度;“大巧若拙”则表达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技巧,而在于其背后的内在修为和深谋远虑。 - 译文: 追求公平正义,真正的聪明是朴素无华的内功。 2. 或指或掌,倚天照雪。 - 注释: “或指”可能指的是指导或领导,象征指引方向;“或掌”可能指的是管理或控制,代表掌握全局。 - 译文: 有时指点江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家流,爱轻薄,满肚参来用不著。 堪悲堪笑天平老,却谓当初悔行脚。 错错,西院清风顿销铄。 译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宗流派中,有些喜欢轻浮浅薄的修习方式,他们虽然学了很多经文,但在实际修行时却不能运用。 让人悲伤又可笑的是,那些年迈的人仍然坚持着这种修行,反而责怪自己当初没有坚定地修行。 真是糊涂啊,西边院子里的风突然吹散了一切。 注释如下
铁锤击碎黄金骨 天地之间更何物 三千刹海夜澄澄 不知谁入苍龙窟 注释 - 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对铁锤和黄金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三千刹海”形容夜晚的大海,而“苍龙窟”则可能指某个神秘的地方,引人遐想。 - “铁锤击碎黄金骨”象征着强大的自然力量。 - “天地之间更何物”表明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
【注释】 1. 颂一百则,这里指《赞经》,是佛教的一篇经文。 2. 其九十八:指《赞经》中的第九十八首。 3. 明珠在掌:比喻手中掌握的权柄。 4. 有功者赏:指有功之人应当得到奖赏。 5.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指汉族和吐蕃人不来侵犯。 6. 波旬失途:指吐蕃军队失去方向。 7. 瞿昙瞿昙:梵语Kulaksana的音译,意为“我”,这里指作者自己。 8. 识我也无:指作者自问能否识别出自己。
诗句解读: - “遍身是,通身是,拈来犹较十万里。” - 注释:身体上处处都覆盖着。比喻其无处不在,难以捉摸。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某种事物或思想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特点,强调它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 “展翅崩腾六合云,抟风鼓荡四溟水。” - 注释:展翅翱翔如同撕裂了云层,挥动翅膀激起了海浪。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雄壮的气势与力量,形象地展示了主体的能力与影响。 - “是何埃垲兮忽生
注释: 一片虚空的心境,断绝了一切情欲。从此天地之间,只有空灵的道心显现。 蚌中蕴含着深邃玄妙的意蕴,曾经与禅家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静坐冥想时所感受到的境界。首句"一片虚凝绝谓情",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描绘出一片虚空的心境,这种心境既不是世俗的,也不是功利的,而是超越了一切情感的。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也是一种至深的感悟。 次句"天人从此见空生"
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注释:全象全牛,指牛的全身,包括头、角、耳、蹄等部位。翳:遮挡。 从来:自古以来。作者:诗人。 今:现在。黄头老:黄色的公牛。 刹刹:指纷纷扰扰,尘土飞扬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全象全牛翳不殊”,诗人以牛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他看到了牛的全身,包括头、角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头兮第一,第二卧龙。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领导者或者权威的形象,其中“头”代表最高的位置或领导的地位,而“卧龙”则暗示这个人像古代传说中的卧龙一样,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不鉴止水,无处有月。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理,即如果一个人不能看清自己的行为和动机,那么他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或满足感。就像一面镜子不能映照出自己的影子一样,如果没有自我反思,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成长
赏析:这首诗通过泥、金、木、杖四种不同的佛,来比喻生活中各种不同形态的人。泥佛不度水,象征着那些表面看起来善良,但内心却充满虚伪和欺诈的人;金佛不度炉,则指出那些表面金光闪闪,实则内心阴暗,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木佛不度火,暗示了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充满了贪婪和欲望的人;杖子忽击著,则揭示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内心深藏智慧和力量的人。这四种类型的人,无论他们处于何种环境
投子,是投壶游戏时的一种投掷工具,形状像倒扣的圆球。这里用它来比喻机会。机轮无阻:喻指没有障碍或阻力。 放一得二:意思是说,在一次投掷中可以同时获得两种奖品,也就是一举两得。同彼同此:即“同彼”与“此”都相等,意谓两者相同、相等。 可怜无限弄潮人:形容很多人喜欢玩这个游戏,以至于溺亡。毕竟还落潮中死:终究还是落入了水中死去的命运。 忽然活百川:突然变得有如百川奔流一样热闹非凡。倒流闹𣽽𣽽
了事衲僧消一个,长连床上展脚卧。 梦中曾说悟圆通,香水洗来蓦面唾。 注释:了事的和尚已经消除了一个烦恼,长连床上展足躺着。 梦中曾说悟圆通,香水滴下忽然面颊上唾沫飞溅
【注释】 超谭:唐代僧人,名超,俗姓王,唐玄宗时为长安净众寺僧。禅客:佛家语,指佛教徒。偏多:特别多。缝罅披离见也么:裂缝缝隙中露出的东西都看见了。糊饼𡎺来犹不住,至今天下有淆讹:糊饼𡎺(音“饽饽”)的香气还扑鼻而来,但人们却仍不停止吃它。淆讹:混淆,错乱。 【赏析】 《颂一百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八十三首。此诗前两句写佛家的修行者很多,他们通过观察世间万物而悟道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表达对猎人的赞美。首二句以“麈中麈”为喻,赞美猎人的神技;后六句以“走三步、五步”、“成群趁虎”等为喻,赞美猎人的本领。全诗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猎人打猎的情景,表达了对其精湛技艺和高超本领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麈尾(一种拂尘)在手中,君看取。 下一箭,走三步。 五步若活,成群趁虎,正眼从来付猎人。 注释: ①麈:指麈尾。
【注释】 咄:叹词,表示惊讶。维摩老:即维摩诘老。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佛教传说中的一位高僧。 悲:哀伤、悲痛。 生:出生、诞生。 空懊恼:因悲哀而烦恼。 卧疾:因病卧床不起。 毗耶离:地名,在今印度西部,为古印度的一个小国。 全身太枯槁:身体瘦弱得几乎干枯。形容病重。 七佛祖师:指释迦牟尼等七佛。 一室:一间居室,这里代指佛寺。 频扫:频繁打扫。 不二门:佛教用语,指不二法门
【解析】 此诗是《颂一百则》的第八十九首。“见之不取”出自《论语·阳货》,意为看见却不拿,比喻见到好的东西而不去接受或利用。“思之千里”出自《礼记·中庸》,意为思考到千里之外。“爪牙未备”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意为爪子和牙齿还不完备。“君不见大雄山下忽相逢,落落声光皆振地”的意思是: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雄伟的泰山脚下忽然相遇了,那清亮的声音光芒都震撼大地。“见也无,收虎尾兮捋虎须”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