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注释】:
①四绝:指《南屏晚钟》《寒食清明》二诗。
②归南屏:诗人曾寓居浙江,故称“西湖”。
③新荷吐蕊:荷花刚刚开放。
④暗香浮:荷花的香味。
⑤明年:明年的秋天。
⑥把酒问花花点头:以花为友,以花为乐。
【赏析】:《湖中夕泛归南屏四绝·其四》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小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注释】:
①四绝:指《南屏晚钟》《寒食清明》二诗。
②归南屏:诗人曾寓居浙江,故称“西湖”。
③新荷吐蕊:荷花刚刚开放。
④暗香浮:荷花的香味。
⑤明年:明年的秋天。
⑥把酒问花花点头:以花为友,以花为乐。
【赏析】:《湖中夕泛归南屏四绝·其四》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小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游洞霄 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 登岸五六里,小径穿林丘。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 云根立仙馆,胜处非人谋。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 弹棋古松下,啼鸟声相酬。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 坡翁昔赋诗,刻石记旧游。 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 我来吊陈迹,枯肠怯冥搜。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玉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部分 - “千章老木冷涵秋,今日重来话旧游。” - 释义:千年古树在秋日里显得格外清凉,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 赏析:诗人以“千章老木”形容玉泉旁的树木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苍劲有力,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深沉的美。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真像沈提点求赞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场景或人物,其外貌、行为或性格被比喻为“沈提点”所赞赏。这里的“沈提点”可能代表了对某一事物或人物的高度评价。 2. 远看不是,近看不像。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距离感和模糊性。它暗示着某物在远处看起来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在近距离观察下则显得更加真实或相似。这可能是因为物体的外观在距离和角度的变化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3.
【注释】 道冠:古代道士的头巾,用以束发。儒履:古代儒生的鞋履,儒家崇尚礼乐制度。释袈裟:佛教僧人所穿着的服装,袈裟。和会:和睦相处。三家:指儒家、道家、佛教。作一家:融为一体。 忘却:忘记。率陀:梵语音译,意译为“净”。天路:《华严经》中说:阿难于佛成道时,曾于三天之上看到一尊佛,其身放光,从天路而下,故称“天路”。此指净土之界。双林:即双林寺,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龙华:佛经所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抓住重点诗句理解,如“影壁自赞”,影壁是一种装饰性的墙,上面可以写字或刻图,以增加居室的美观性。这里指诗人自诩为影壁,即自命不凡。 【答案】 示例一:面黄(脸色)以蜡,骨瘦如柴(形容身体瘦弱)。 译文:我的面色苍白如同涂着黄色的蜡,骨头瘦得像干柴一样。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自己体弱多病,憔悴不堪的状态。 示例二:这般模样
【注释】 ①六十年:指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宋室南迁。狼藉:形容战争的混乱。②东壁打到西壁:指南宋灭亡后,金兵一直南下攻掠南宋,直到1279年才被元军消灭。③收拾:收拾残局,恢复。④依旧:依然,仍然。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一首感怀诗。全诗通过写南宋覆亡后的凄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沦亡、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痛心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首句“六十年来狼藉”
【注释】 此物生在东海西:指一种水生动物海蛳。 又无鳞甲又无衣:没有鳞片,也没有外皮。 虽然不入红罗帐:虽然它不能进入华丽的帷帐里。 常与佳人做嘴儿:常常和美女在一起嬉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诗。海蛳生长在水中,没有鳞甲也没有外皮,所以不能像其他有鳞的动物一样用鳃呼吸,也不能像有壳的贝类那样用外壳保护身体。它的外形丑陋,所以人们把它比作美人,以丑为美,赋予海蛳以美好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找到关键句子,再结合题目的要求,最后进行概括。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与张提点饮见赠》一诗。“每日终朝醉似泥”,每日终朝醉似泥:意思是说,我每天都沉醉于酒中,如同被泥巴压住一般。这一句是写自己对酒的爱好,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未尝一日不昏迷”
【注释】偈颂:佛家语,用韵文来说明佛理。四首:佛教经典中有四部重要的佛典,称为“四经”。即《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维摩诘经》。 偈颂四首其一 一手动时千手动, 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 何须拈弄几多般。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的偈语,其大意是:当我们在观世音菩萨像前念佛、参禅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显现出千手千眼的形象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愿力
【注释】 偈颂:梵语的翻译,是佛教中的一种唱诵方式。四首:这里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四十部佛经;偈,即佛经中的短文,称为“颂”;四首,就是这四十部经中的四篇长文。偈,是佛经中的一种文体,用韵文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或教义。 寒岩,指高耸、险峻的山峰,如华山、泰山等。 面如满月:形容人的面容清秀、美丽。 尽大地人,只见半截: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半,而不能看到全部。
【赏析】 “湖中夕泛归南屏四绝”是《湖中夕泛归南屏》组诗的第三首。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湖中泛舟,傍晚返回南屏山时所见的景象。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湖上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以及平湖中白鹭窥视鱼儿的动态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远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 注释: 1. 锦:用彩色丝织品做的衣服。这里指花。 2. 夹:两股并行。 3. 窥
【注释】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上,指西湖。湖上春光,指西湖的春色。悭,吝惜。算来不用一文买:算来,即“算来何用”。文,通“纹”,指钱。不用一文,指无须花钱。输与山僧闲往来:输,赠送。山僧,指僧人。闲往来,指随意来往。 译文: 湖上的春色已经十分明媚了,而湖边的柳树也拂动着栏杆。 想来我也不必花钱去观赏这景色了,因为山里的和尚可以随意来往于湖边欣赏这些美景。赏析: 此诗是描写西湖风光的佳作
【释义】:西湖边上泛舟归家,艄公识我不论船资。一声鸟啼打破静寂,山横在落日余晖中。 【注释】: 湖中夕泛归南屏四绝 其一: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山横落照、几度、幽寂、一声啼鸟、正是、横。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西湖时所作。首句“几度”二句,写他游湖的频繁与熟悉;“一声啼鸟”五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湖光山色中的宁静美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1. 唐家巷:指作者的住地附近的小巷,泛指周围的环境。 2. 妈妈家中请和尚:在妈妈家中请来和尚做法事或诵经。 3. 三百衬钱:即三百文钱,三十文作为衬钱。衬钱是佛教供养用的银币。 4. 五味食:指用五种不同口味的食物供佛,五味即酸、苦、甜、辣、咸。 5.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从大处看小处,小处出在大的负担上。 6.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到妈妈家做功德时的情景,通过描述请和尚
注释: 妈妈好善结良缘,斋僧不论圣和凡。 经资斋衬明舍施,少间暗里送来还。 译文: 王妈妈好善结良缘,斋僧不论圣和凡。 经资斋衬明舍施,少时暗中又归还。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王妈妈好善结良缘、斋僧不问身份高低的诗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妈妈善良品质的赞扬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王妈妈的善良和真诚
墨竹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注释: 墨竹:指用墨绘制的竹子。 墨竹:指用墨绘制的竹子。 翠生光:形容竹子的颜色鲜艳。 无:没有。 自:自然,天然。 有:拥有。 香:香气。 葛陂龙:比喻竹子的形态和气势。 龙化后:比喻竹子的形态和气势如同龙一样。 却:反而。 清影:形容竹子的影子明亮而清晰。 虚堂:空旷的殿堂,这里指书房或画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