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厌绮疏尘,玲珑沓数棂。
棂风随絮入,隙月带云零。
暖霭寒犹重,秋声夜不扃。
扫除平整处,欲了客儿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凝厌绮疏尘”句是说石窗上凝结着厌倦华丽装饰灰尘;“玲珑沓数棂”句描写了窗户上的花纹重叠交错,雕花的窗户透进斑斑点点的光影。这两句写景,突出窗外之景。“棂风随絮入”,是说微风吹进来,把窗花吹得飘动起来,好像有絮片随风飘入室内;“隙月带云零”,是说透过窗缝,月亮被云彩遮掩,好像月光被云朵遮住,无法照入室内。“暖霭寒犹重,秋声夜不扃”句写室内之景,暖和的烟雾仍然很重,秋天的萧瑟声在夜晚仍然回响。这两句通过写室内之景,突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扫除平整处,欲了客儿经”,是说清扫干净平整的地方,以便让客人经过。这两句写诗人对室内整洁的要求。最后两句写打扫干净后的情况:扫去落叶、积尘等杂物,使房间显得更加洁净,为客人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全诗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点题收束。
【答案】
译文:
石窗凝结着厌倦华丽的灰尘,窗棂上雕饰精美重叠交错,雕花的窗户透进斑斑点点的光影。微风吹进来,把窗花吹得飘动起来,好像有絮片随风飘入室内;透过窗缝,月亮被云彩遮掩,好像月光被云朵遮住,无法照入室内。暖和的烟雾仍然很重,秋天的萧瑟声在夜晚仍然回响。清扫干净平整的地方,以便让客人经过。
赏析:
这是一篇咏物诗,描写石窗之景及其所引发的联想。
“石窗”二字点明题旨。诗人用凝字概括出石窗的质地和状态,又用厌字写出了他对华丽装饰尘垢的厌恶之情。绮疏尘指窗帘上绚丽的色彩,它给诗人带来的是一种华贵而压抑的感觉。玲珑指窗棂上雕刻精美的花纹,它给人带来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感受。“棂”指格子、窗格。这里既指窗格上刻的花纹,也暗示出窗格的形状。“随絮”是随风飘舞的意思,这里指帘幕随风轻轻飘拂的样子。“随”字写出了帘幕与风的关系,又写出了帘幕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入”字则写出了帘幕飘飞的状态。“隙”字表明帘幕不是完整的,而是有缝隙的。“带”字写出了云彩与月亮的关系,又指出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零”字不仅表明了云朵与月亮的形态,更写出了云朵飘散、月亮隐去的情景。
“暖霭寒犹重,秋声夜不扃”二句承上启下。“暖霭”是指室内弥漫着的温暖雾气,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寒犹重”表明室内的寒意仍然很重,这与室外寒冷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秋声”是指秋风在室内刮过的声音,它让人感到一种凄清的感觉。“夜不扃”则表明诗人并没有关紧门窗睡觉。这里的“扃”字指的是关闭门窗。“扃”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关闭的动作。“夜不扃”则表明诗人并没有关紧门窗,而是在敞开门窗睡觉。这种情景与前两句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扫除平整处,欲了客儿经”二句以石窗为线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平整”是指石窗表面光滑、整洁的状态。“客儿经”是指客人在室内行走时踩过的痕迹。这句诗表明诗人对石窗的清洁程度要求很高,他希望客人在他的房间里行走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的感觉。同时,这也是一种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方式——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客人面前呈现出最好的一面,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石窗上的花纹、帘幕随风飘动的场景以及窗外的景色来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对石窗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向客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