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怕山移,棱棱塔填攲。
断崖抽晓碧,死草借春滋。
地狭楼蜚巧,云低屋跨危。
雨花台上石,不似点头时。
虎丘
门掩怕山移,棱棱塔填欹。
断崖抽晓碧,死草借春滋。
地狭楼蜚巧,云低屋跨危。
雨花台上石,不似点头时。
注释:
虎丘:位于苏州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虎丘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是苏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门掩:指虎丘的城门紧闭,以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怕山移:表示人们担心虎丘会被山体滑坡所摧毁。
棱棱塔填欹:形容虎丘上的塔因山体滑坡而倾斜的情况。
断崖抽晓碧:描绘了虎丘上断崖在清晨时分呈现出的碧绿色彩。
死草借春滋:比喻虎丘上枯死的草得到了春雨的滋润而重新焕发生机。
地狭楼蜚巧:形容虎丘上的建筑精巧复杂,占地面积有限。
云低屋跨危:形容虎丘上建筑物因地势险峻而显得高耸入云。
雨花台上石,不似点头时:指雨花台上的石头形状各异,但与虎丘山上的石头相比,似乎没有那石头能够像人一样“点头”。这里可能是指虎丘山上的石头形状各异,形态生动,而雨花台上的石头则显得单调无趣。
赏析:
这首诗以虎丘为背景,通过对虎丘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虎丘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内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门掩怕山移”、“棱棱塔填欹”、“断崖抽晓碧”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虎丘的险峻和秀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虎丘的情感寄托和历史记忆,如“地狭楼蜚巧”和“云低屋跨危”等句反映了虎丘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写性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