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月山房夜夜秋,仲秋既望岂常俦。
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
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
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
中秋
得月山房夜夜秋,仲秋既望岂常俦。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
译文:
中秋之夜,我独自坐在山房中,看着窗外的明月,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和仲秋的气息。月亮在天空中移动,虽然位置明显,但它却像是故意改变位置一样,让我难以捉摸。月亮的光芒映照在江面上,如同一个圆圆的印章,但它却似乎被黑暗所吞噬,无法投下光芒。对我而言,这月光就像是一面倒置的镜子,无法看见真实的自己;对于其他人,这月光则像是一道飞驰的车辙,碾碎了云朵,照亮了他们的脸庞。吴地的人们并不在意月亮的形状是否像一块完美的玉璧,他们只是简单地唱着“月亮弯弯照几州”,表达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本诗是北宋诗人晏殊的作品《中秋月》。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句“得月山房夜夜秋”表达了诗人与月亮相伴的夜晚,以及秋天的凉爽气息。第二句“仲秋既望岂常俦”则表达了诗人对仲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喜爱。第三句“狡移三穴虽明见”形象地描述了月亮在夜空中移动的位置和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月亮位置变化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其影响,“圆印千江恐暗投”通过月亮在江面上形成的圆形图案暗喻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期待,而“于我覆盆虚镜面”则表现了诗人无法看清月亮的真实面貌,只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后两句“为谁飞辙碾云头”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无法投下真正光芒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