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业可曾看晓镜,垂虹回首鉴澄波。
明鲜叵惜随时染,瞑眩其如变证何。
舌在未忘输谔谔,边储聊复办多多。
骄嘶只识瑶池路,仗下如何噤得他。
【赏析】
《寄江东运使唐察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公元769年(天宝八年)秋天,当时作者在夔州(今四川奉节)。
首联以镜自喻,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勋业”指自己的功业和事业,这里暗指自己一生所从事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晓镜”即明镜,比喻自己清醒的头脑,能洞察一切。“垂虹”即桥名,位于浙江绍兴县南,因临水而建,形似长虹,故称。这里指诗人自己。“回首”是回望的意思,这里借指回顾往事。“澄波”指清澈见底的江水。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的功勋事业已经看破世事,就像那桥下清澈见底的江水一样。
颔联以“随时染”比喻世态炎凉的变化无常。“明鲜”指鲜艳美好的东西,这里用来形容事物本来的样子。“变证”指变化不定的事物。这句诗的意思是:美好的事物不能不随着时间而改变,就像你我一样,会随着岁月而衰老,容颜也会逐渐老去。
颈联以“输谔谔”、“办多多”等词语形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表示对运使唐察的敬仰之情。“舌在未忘输谔谔”意思是:虽然我的舌头还在,但我仍然不忘为正义发声。“边储聊复办多多”意思是:虽然我在边疆储备物资的工作上并不擅长,但我愿意努力去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和才能的自信和自负。
尾联以“骄嘶只识瑶池路”比喻自己的志向和抱负。“骄嘶”指傲慢的声音,这里借指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小人。“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高尚的理想境界。“仗下如何噤得他”意思是:这些自以为是、高傲自大的人,怎么能够理解并接受我们的理想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