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伸劫火光中问,便解随他去复回。
回到悔来坡下路,乱山依旧碧崔嵬。
【注释】
才伸:刚刚伸直。劫火:指战火。火光,即烽火。中问:中间。解:就。随他去复回:跟着他走又回来了。坡下路:山坡下面那一段路。乱山依旧碧崔嵬:乱石依然青翠而高耸。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战乱时期流落在外时,曾一度随从他人,后来因怀念家乡而回到故乡,但故乡却已荒凉破败。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之情。
首句“才伸劫火光中问”,意思是说,在战乱之中刚一站稳,便问这乱世何时才能结束?“光火”,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用烽火代指战乱。“中间”,中间。“才伸”,刚伸出,刚一站起来的意思。“劫火”,“烽火”。
“便解随他去复回”的意思是说,刚一站稳脚跟,便想随着别人走,后来又回来了。“复回”,又回来了。
“回到悔来坡下路”,意思是说,回到了故乡,回头一看,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回”,回头看。“坡下路”,指的是故乡的小路。“乱山依旧碧崔嵬”,意思是说,乱石仍然青色,并且高耸入云,与过去一样。
这首诗是杜甫流亡成都时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初到成都,身不由己地跟随别人;后两句写自己回到成都,看到故土的荒凉。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感情深沉。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