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生面目既分明,远不疏兮近不亲。
试向途中问归客,不知谁是倚门人。
【释义】
娘生的面容既已分明,远的不亲近,近的也不亲热。试问路上回家的旅客,不知谁是倚门等候的人。
【注释】
“省亲”:探望亲友。
“娘生面目”:指母亲的容貌,即母性。
“既分明”:指母亲和子女的容貌已经分明地分出来了。
“疏兮近不亲”:疏远了就不亲近,亲近了又不亲密。
“试向途中”:试着在路途中。
“归客”:归来的客人。
“倚门人”:站在门前等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母之情的抒情诗。诗人在旅途中,看到许多回家的人中,有的面带喜色,有的愁眉紧锁,他想到自己的母亲也一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面容,于是便写下这首思念母亲、表达亲情的诗篇。
首句“娘生面目既分明”,“娘生”即母亲生育,“面目”即人的面貌;“既分明”是说,母亲和子女的面貌已经清楚地分出来了。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母亲和我之间,已经分出了明确的界限。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却暗含着诗人内心对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四两句,诗人进一步写自己在旅途上所见所闻。“远不疏兮近不亲”,是说远了不亲切,近了又疏远。这句诗是说,无论远近亲疏,都无法消除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试问途中归客”,是说试着问问路上回家的行人。这里诗人把读者引入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中:他不仅在寻找自己母亲的身影,而且也在询问天下所有的母亲,看看她们都是怎样的面容。“不知谁是倚门人”,是说不知道谁在门前守候着等待儿子归来。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然而它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它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