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游方及早归,参禅须是后生时。
傍人不必轻相笑,临际元呼小厮儿。
【注释】
及早游方及早归:及早,指早早;游方,指行脚僧四处云游;归,指返回。参禅须是后生时: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一旦领悟了佛法的真谛,就可以立即开悟,因此要“及早游方及早归”。傍人不必轻相笑:旁人不必轻易取笑他;“傍”是旁边的意思,“轻相笑”是指轻视嘲笑他。临际元呼小厮儿:临近的时候,还喊叫身边的小童(仆人)。
【赏析】
此诗写一位禅师劝勉同修不要为名利所累,要早日参禅开悟。
“及早游方及早归,参禅须是后生时。”这两句是说,早早地出去云游,回来后就参禅,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佛家之旨。这里强调的是“早悟”,即及时觉悟。而要“早悟”,必须“后生时”,就是说要在有悟性的年龄去悟道。这是对出家弟子的告诫,也是对一般修行者的建议。从诗的语言来看,它似乎并不涉及什么玄奥的道理,而是很平实、很平常的一句话,但是,如果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意思,就会发现它包含着很深的禅学哲理。
“傍人不必轻相笑,临际元呼小厮儿。”这两句的意思是,旁人不必轻视嘲笑他,临近的时候还叫他身边的小童(仆人)。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与第一、二句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前两句讲的是“早悟”,而“临际元呼小厮儿”则是讲“后悟”,因为“小厮儿”在这里代指的就是“后生时”。在《维摩经》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一个国王想要请佛来救他的国家,但是佛没有答应,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这个国家将要灭亡的原因——国王过于追求名利。这个典故说明佛是能够洞察人心的。这里的“小厮儿”也是指佛菩萨能够洞察人心,知道谁是真正的信徒,而那些名闻利养的人则被佛菩萨看透。所以,“临际元呼小厮儿”就是告诉人们,只有真正明白了佛菩萨的用意,才会去称呼佛菩萨,而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只会盲目地去追逐名利。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内容却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要想真正领悟到佛家的教义,就要尽早地开始修行;要想尽早地开始修行,就必须在有悟性的年龄去悟道;要想在有悟性的年龄去悟道,就必须远离名利的诱惑。这些都是禅宗的重要观点,也是佛教教义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