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自在端严相,起利他悲悯心。
水茫茫,月沉沉。
众生无尽,我愿方兴。
晓而复昏,泯去来今。

解析

1. 现自在端严相:

  • 关键词:现自在、端严相
  • 注解:此句描述观音菩萨显现出自在且端庄庄严的形象。在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其出现通常预示着某种重大的启示或转变。“端严”强调了她的尊严和神圣性,而“自在”则表明她不受世俗束缚,能够自由地行动和显现。

2. 起利他悲悯心:

  • 关键词:起利他、悲悯心
  • 注解:观音菩萨之所以显现,是为了帮助和怜悯那些处于苦难中的众生。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于所有生命的同情和关爱。在这里,“起”表示观音菩萨开始展现她的慈悲行为。

3. 水茫茫,月沉沉:

  • 关键词:水茫茫、月沉沉
  • 注解:此句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象,来象征观世音菩萨内心的平静与深远的智慧。水象征着无常与流动,月则代表着永恒与清明。这里的描绘不仅增强了场景的美感,还反映了观音菩萨心境的平和与深远。

4. 众生无尽,我愿方兴:

  • 关键词:众生无尽、我愿方兴
  • 注解:这句话表达了观音菩萨愿意继续行善的愿望,无论面对多少需要帮助的众生。这里,“众生无尽”指的是世间的苦难和困扰是无穷无尽的,而“我愿方兴”则表明观音菩萨总是有新的愿望和动机去帮助他人。这种持续的奉献精神是佛教中的重要教义。

5. 晓而复昏,泯去来今:

  • 关键词:晓而复昏、泯去来今
  • 注解:最后一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化。它意味着在观音菩萨的眼中,所有的生灭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改变或留下痕迹。这也是一种对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描述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其慈悲为怀、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水茫茫”、“月沉沉”等,不仅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观音菩萨形象的理解。同时,诗中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洞察万物本质的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