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日,黑如漆。
一犬吠虚,千猱啀宝。
山僧有口,多时挂壁。
却烦拄杖子,与诸人通个消息。
东土衲子心粗,西天蜡人泪滴。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明如日,黑如漆。
  • “明如日”:明亮的像太阳一样,形容光明照耀;“黑如漆”:昏暗得像漆一样,形容黑暗无光。
  1. 一犬吠虚,千猱啀宝。
  • “一犬吠虚”:一个犬吠,声音却虚无缥缈;这里用来形容声音或事物虽然存在,但并不真实,像是虚无飘渺的。
  • “千猱啀宝”:千个猴子在抓取珍宝,形容众多的人或物都在争夺,非常热闹。
  1. 山僧有口,多时挂壁。
  • “山僧有口”:山中的僧人有一个嘴巴,这里用来比喻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某种特性或特点。
  • “多时挂壁”:很长时间挂在墙上,形容某人或某事长时间被搁置或不被关注。
  1. 却烦拄杖子,与诸人通个消息。
  • “却烦拄杖子”:麻烦使用拐杖,这里可能是在强调使用拐杖可以帮助行走或解决问题。
  • “与诸人通个消息”:和大家传达一些信息或消息。
  1. 东土衲子心粗,西天蜡人泪滴。
  • “东土衲子”:指的是生活在东方的和尚,他们的性格直率而粗糙。
  • “西天蜡人”:指的是生活在西方的僧侣,他们的心情如同蜡烛一般,随时都可能燃烧殆尽。

接下来是译文部分:

明如日,黑如漆。
一犬吠虚,千猱啀宝。
山僧有口,多时挂壁。
却烦拄杖子,与诸人通个消息。
东土衲子心粗,西天蜡人泪滴。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慨和批判。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明亮如日、漆黑如漆,一个犬吠声虚无缥缈,千猴在抓取珍宝。山中的僧人虽有口却长时间挂在墙上,不被人关注。他用拐杖传递消息给众人,但东土的和尚心直口快、性格粗糙,而西天僧侣则如同蜡烛般随时可能燃烧殆尽,心情悲切。整首诗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